刻度尺是什么尺子-刻度尺是什么尺寸( 四 )


专家推断这种小铜量多为量药物之用 。其来源有可能是古黄钟(用24.63厘米的九寸为黄钟之长)一龠之量12毫升的十分之一(古黄钟一龠容黍一千二百粒) 。秦汉时随着尺子变短(23.1厘米) , 黄钟一龠虽已缩小至十毫升 , 但量药物有习惯性 , 仍保持用旧的与12毫升有关的量器未变 。
如果此种假设前提能够成立 , 则东汉时容六毫升的小铜量两件可视为量药物的二分之量的五倍 , 都与以23.1厘米为尺的九寸作黄钟之长 , 其小量器容10.20毫升的铜龠、铜合、分属两个不同的量器系统 。
推而广之 , 西汉容7.2毫升的小铜量为六倍于二分之量;容0.4毫升的小铜量似为二分之量的三分之一 , 可能也都是量药物的专用器具 。西汉还有一个18毫升的小铜量 , 容量略小于一合 , 也属特殊用途的小量器 。
云梦秦简《传食律》规定:上造以下到官佐等 , 食“盐廿二分升二” 。专家认为 , 按秦汉每升容量合200毫升折算 , “二十二分升二”当今18毫升 , 与此器容量相合 。据此 , 这个小铜量就是量盐的特殊用具了 。
图 东汉铭文药量侧视图
【刻度尺是什么尺子-刻度尺是什么尺寸】--------------------------------------
度量衡——重量与容积
重量以斤为单位 。一石等于四钧 , 一钧三十斤 , 一斤十六两 , 一两等于二十四铢 。后来发展为一两十钱 , 一钱十厘 , 一厘十毫 。汉代还制造了标准斤 , 用黄金方寸为一斤 , 黄金方寸就是后来说的“寸金” 。汉代一斤约相对于248克,一铢才0.65克 。春秋战国时说黄金百斤 , 实质是青铜二十多千克 。汉代以后的黄金才是黄金 。
一百个小黄米 , 算一铢(还有10、96、144等说法);600个小黄米即六铢合一锱 。所以说铢两 , 就是微小;说斤斤计较 , 比锱铢必较要大方多了 , 大几百倍 。杜牧《阿房宫赋》:“秦爱纷奢 , 人亦念其家 。奈何取之尽锱铢 , 用之如泥沙?”当然“半斤八两”就是“铢两悉称”的意思了 。千钧一发 , 就是把12万古代斤合今约近三吨的重物放在一根头发上 , 还不是危险之极?
注意 , 铢、锱、钱 , 这些表示重量的词语为什么都用金字旁 。
因为黄金是其标准 , 更因为早期造倾向用金属 , 往往按其重量定名字 , 如秦钱半两 , 汉武帝造三铢钱 , 五铢钱 , 五铢钱就是重量五铢的外圆内方的铜钱 。刘禹锡诗句有:“业复五铢钱” , 是借代 , 是说刘备恢复汉家江山 。其实在曹魏时代倒是另造了五铢钱的 。
二两银子 , 既是重量单位 , 又是货币单位 。沿用既久 , 现代在黄金市场 , 还有以两为单位的 , 而且是旧制十六两 。历史书上讲折银多少万两 , 切不可按现代标准理解成多少千斤 。也因为金价至高 , 所以衡量要至精 , 一两十钱 , 一钱十厘 , 一厘十毫 , 一毫十丝 。
需要说明这个石字 , 也可以照本字读 。它在汉代既是重量单位 , 又是容积单位 。按容积 , 汉代1石米=17.55公斤 , 1石谷子=13.5公斤 , 1石大麦=12公斤 。而按重量 , 一石就是120斤 , 约合今30千克 。
汉代官职常说的二千石是什么意思?指按月发工资 。
汉代内自九卿、郎将 , 外至郡守、尉 , 俸禄皆为二千石 , 其中又分三等:中二千石、二千石、比二千石 , 约当于后世的三品官 , 地位并不显赫 。后因称郎将、郡守、知府为「二千石」 。
刺史是两千石(或者叫“真两千石”——太守也是两千石) 。牧是中两千石 , 比两千石高一级 。比两千石低一级的叫“比两千石” 。
中二千石月钱九千,米七十二斛 。真二千石月钱六千五百 , 米三十六斛 。比二千石月钱五千 , 米三十四斛 。
中郎秩比六百石(月60斛) , 侍郎比四百石(月45斛) , 郎中比三百石(月37斛) 。
“石” 。
《汉书·律历志》说:“三十斤为钧 , 四钧为石 。” , “石”本来是重量单位 , 一石一百二十斤 , 古时粮食论斗 , 是容量单位 , 因为十斗粮食的重量大致相当于一石 , 所以粮食也论石 , 一石等于十斗 。“石”被挪用来表示容积 , 成了容量单位 。后来又因为一石粮食恰好是一个人所能挑担的重量 , 所以一石又叫一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