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深得朱元璋器重,却不想是个草包,竟把皇帝坑的无路可退

明朝开国功臣李文忠,不仅能战善战,十九岁跟随朱元璋征战沙场,此后有成为平定江南、征伐北元的重要将领,而且他是朱元璋的亲外甥 。在评定功臣的功绩时,李文忠位列第三,仅次于徐达、常遇春二人 。俗话说,虎父无犬子,但李文忠的儿子李景隆却很怂,名副其实的草包将军,把建文帝坑到无路可走 。
出身显赫的李景隆,长得英俊潇洒,而且经常书不离手,尤其喜欢看《孙子兵法》、《尉缭子》等兵书 。洪武十七年,四十五岁的李文忠英年早逝,朱元璋悲痛不已,就让李景隆继承了他老爸的爵位 。由于朱元璋的在世的亲人不多,他对李景隆非常器重,先后让他负责军事、经济等方面的工作 。
不久后,李景隆又被加封为太子太傅,大臣们都看得出来,李景隆日后肯定前途无量,跟他出好关系肯定没错 。朱元璋驾崩后,孙子朱允炆继承皇位,因为他与李景隆年纪相仿,且两人是表兄弟的关系,两人几乎无话不说,李景隆就成了建文帝最信任的大臣之一 。
朱元璋活着的时候,把儿子都分封到各地做藩王,本质上是好的,想让他们守卫大明江山,却留下了一个巨大的隐患 。建文帝感觉到藩王的权力,对他手中的皇权产生了有着很大的威胁,就想对叔叔们对手,削藩无疑是最干净利落的选择 。但他忽略了一个问题,若是削藩的手法用不好的话,很有可能逼反藩王,后果不堪设想 。
年轻气盛的建文帝没想那么多,说干就干,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削去了不少藩王,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此时的燕王朱棣,深知自己处境很危险,排在他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像其他兄弟一样被废掉,要么铤而走险 。朱棣的性格与父亲朱元璋很像,他不会轻易认输,哪怕面临兵败被杀的危险,都要拼死赌一把 。
【此人深得朱元璋器重,却不想是个草包,竟把皇帝坑的无路可退】于是,朱棣召集了自己的兵马,发动了靖难之役 。从当时的实力来看,朱棣的胜算很低,九死都未必能一生,毕竟建文帝手握天下兵马,掌握着充足的战略资源,后勤补给更是朱棣不能比的 。然而,原本胜券在握的建文帝,却因为错用了李景隆,最终不但失去了帝位,且下落不明,消失的无影无踪 。
起初,建文帝任命为大将军,给他五十万精兵,为了鼓舞李景隆的斗志,建文帝还亲自到江边为他饯行,说道:“景隆啊,你的能力朕心里十分清楚,相信你不会令朕失望的,你尽管好好打仗,待你凯旋的时候,朕一定亲自为你接风洗尘 。”
李景隆获此隆恩,顿时热血沸腾,信誓旦旦地保证,一定不会辜负皇帝的期望 。理想很美好,但现实却很残酷,李景隆压根就不是统帅的料,手握几十万精锐却被燕王朱棣吊打 。就如同斗地主一样,李景隆抓了一把好牌,却先把两个王、四个二给扔了,留下几张出不去的小牌 。
在白沟河之地,李景隆带着六十万大军与朱棣对阵,结果再次被打的溃不成军,满朝文武都气的不行,纷纷上书杀掉李景隆,但建文帝却没有采纳 。建文四年,朱棣亲率精兵杀到南京城,李景隆打开金川门,燕王以此为突破口攻入城中,建文帝不知所踪 。有人认为,也许李景隆从一开始就是卧底,否则无法解释他这惨不忍睹的战绩,对此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