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时忽必烈把京杭大运河北端点修在积水潭

山是眉峰聚,水是眼波横 。都说内城唯一的开放水面——什刹海,是咱北京多情善睐的眼波,而今,它多情之外又添了厚重 。
作为京杭大运河的北端终点,什刹海地区深厚的漕运文化正原址复活:按《清明上河图》复原的摇橹船横满码头,船顶上正在喷绘展示元明清三代漕运的画卷;沿岸而行,万宁桥、老码头……所到之处,老船工都会给你讲上一段漕运掌故;说话间,岸上又响起数百年前的运河号子……什刹海,俨然一座流动的“漕运博物馆” 。
网络配图
古船、篷顶、桌布处处不离漕运
信步前海南沿,刚刚竣工的什刹海地标码头上,一排排古色古香的摇橹船停泊于此,随着水波上下荡漾 。其间,一艘摞满麻袋的船最受青睐,人们纷纷上前跟它合影 。工作人员凌敏告诉采访人员,这船是根据元代漕运粮船原样做旧造出来的,7米多长、1米多宽的船体,草编的篷顶以及船头敦实的粮袋……一切都按老样子来 。
本文摘自:中新网,作者:巩峥,原题为《元朝时忽必烈把京杭大运河北端点修在积水潭》
山是眉峰聚,水是眼波横 。都说内城唯一的开放水面——什刹海,是咱北京多情善睐的眼波,而今,它多情之外又添了厚重 。
作为京杭大运河的北端终点,什刹海地区深厚的漕运文化正原址复活:按《清明上河图》复原的摇橹船横满码头,船顶上正在喷绘展示元明清三代漕运的画卷;沿岸而行,万宁桥、老码头……所到之处,老船工都会给你讲上一段漕运掌故;说话间,岸上又响起数百年前的运河号子……什刹海,俨然一座流动的“漕运博物馆” 。
古船、篷顶、桌布处处不离漕运
信步前海南沿,刚刚竣工的什刹海地标码头上,一排排古色古香的摇橹船停泊于此,随着水波上下荡漾 。其间,一艘摞满麻袋的船最受青睐,人们纷纷上前跟它合影 。工作人员凌敏告诉采访人员,这船是根据元代漕运粮船原样做旧造出来的,7米多长、1米多宽的船体,草编的篷顶以及船头敦实的粮袋……一切都按老样子来 。
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万宁桥 。它和杭州有着“江南运河第一桥”之称的拱宸桥,并称为京杭大运河的标志性建筑 。工作人员介绍说,它始建于元代,又名后门桥、海子桥,为单孔汉白玉石拱桥 。它不仅是什刹海最老的桥,也是北京中轴线上最老的桥,同时还是北京漕运历史的见证 。
在元代,忽必烈把京杭大运河的北端点修在了今天的积水潭,而这座万宁桥正是京杭大运河最北边的一个闸口,进入北京皇城的漕运船只必须通过这里 。
细心观察的话会发现,万宁桥两侧共有六个镇水兽,桥东两个,桥西水上两个与水下两个对视,其中桥西两个保存最为完整 。善讲掌故的船工会告诉你,它们是传说中龙王的第七个儿子——守桥之神 。
【元朝时忽必烈把京杭大运河北端点修在积水潭】网络配图
船至西海,汇通祠中的郭守敬纪念馆是绕不开的看点 。元大都建成之后,正是郭守敬设计开凿了通州至积水潭的河道,这才令京杭大运河重焕生机 。
像这样的漕运景点,眼下什刹海已恢复六处 。工作人员告诉采访人员,其实就在我们当今生活中,还有不少东西跟什刹海有关 。人们说,“北京城是从河上漂来的”,意思就是,建筑北京的各种材料都是靠运河运来的 。
此外,昔日什刹海作为南北大运河京城终点码头,由此处卸下来的一船船茶叶、丝绸、粮食、瓷器,伴着随船往来的南北文化与风情,流入宫禁、流入王府,也流入寻常百姓家中,久而久之形成北京人的种种生活习惯 。就连现在护国寺、旧鼓楼大街上流行的河间驴肉火烧、沧州金丝小枣,也都是靠着运河流传开来的民间特色美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