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真潮:清朝宫女们居然就开始穿高跟鞋了

高跟鞋从古就有 , 而且古时候的高跟鞋和现在又也有差别 。不管是做工还是选料上 , 都有很大的差别 , 那么在清朝宫女们穿的高跟鞋是怎样的?
【古人真潮:清朝宫女们居然就开始穿高跟鞋了】极端审美“三寸金莲”
喜欢看清宫剧的人一定对后宫女性们脚上穿着的高底鞋并不陌生 , 看着女孩子们踩着高高的鞋子还能够健步如飞的跑来跑去 , 的确不能不佩服脚下的“功夫” 。这样一个奇怪的鞋式 , 却成为了清代宫廷服饰与其他朝代的宫廷服饰的截然不同的特点 , 那么 , 这种鞋究竟叫什么呢?到底有多高呢?
网络配图
古代女性的小脚乃是一美 , 称为“三寸金莲” , 这种极端的审美情感最早始于五代十国时期 。据说 , 南唐后主李煜荒嬉朝政 , 整日沉湎于声色犬马 , 一位妃嫔为得到李煜的宠幸 , 用帛缠足 , 屈上作新月状 , 以完成一种在金莲高台上跳动的舞蹈 。此后 , 这位妃嫔为了能够保持这种舞蹈的绝技 , 维持李后主对她的宠幸 , 便常用白绫紧裹双足 , 久而久之 , 便把脚裹成了“红菱型”、“新月型” 。此例一出 , 人们竞相仿效 , 五代之后逐渐形成风气 , 风靡整个社会 。到了宋代 , 女人的金莲小脚已经与洛阳艳丽的牡丹、建州馨郁的香茗并指为天下之奇了 。元代时 , 如果女性不裹脚 , 竟会被视为是奇耻大辱 。
明清两代 , 裹脚之风尤为盛行 , 汉族女子们以穿弓鞋为多 , 而满族妇女则不缠足 。大清入主中原后 , 受汉族文化影响 , 裹脚之风有增无减 。尽管满族的女性从不裹脚 , 但根据普遍的审美标准 , 大脚绝对不是漂亮的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 满族女性便发明了一种高底鞋 , 将脚藏在衣群里 , 不会轻易显现出来 。
网络配图
关于高底鞋的起源的说法
此外 , 满族女性穿得高底鞋的起源还有另外的说法 。一种说法认为 , 据说 , 满族自古就有“削木为履”的习俗 , 过去满族妇女经常上山采集野果、蘑菇等 , 为防虫蛇叮咬 , 便在鞋底绑缚木块 , 后来制做的日益精巧 , 发展成了高底鞋 。另外还有一种传说 , 说是满族的先民为了渡过一片泥塘 , 便学着白鹤的样子 , 在鞋上绑上了高高的树杈子 , 终于取得了胜利 , 达到了报仇雪恨、发展壮大的目的 。人们为了不忘那些苦难的日子 , 纪念高脚木鞋的功劳 , 妇女们便穿上了这种鞋 , 并世代相传 , 越做越精致美观 , 从而成为了一款非常具有民族特色的服饰 。
可见 , 满族妇女在衣着旗装时 , 通常会搭配旗式坤鞋 。这里所说的旗式坤鞋可分数种 , 常御多平底 , 一种高寸许 , 前后微缺 , 名为“寸底鞋” 。还有一种鞋底中间高出数寸 , 中微细 , 下端作方形 , 名为“高底鞋” , 俗称“马蹄底”或“花盆底” 。这种木底的丝鞋由于木跟不着地的地方 , 常用刺绣或穿珠加以装饰 , 因鞋底平面呈马蹄形 , 所以得名“马蹄底”;另外一种鞋的底面呈花盆形状 , 故而称为“花盆底鞋”;鞋底中间即其木底高跟一般高5-10厘米左右 , 有的可达14-16厘米 , 最高的可达25厘米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