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先后十次易主为什么还能成为大英雄?

古语说得好,春秋无义战,三国无君子 。在那个群雄逐鹿的军阀混战年代,谁胜出谁便是英雄 。至于其手段,则在其次 。无论是光明磊落,还是阴险狡诈,都不过是为其争夺天下的终极目标服务的 。刘备是不是英雄呢?历史的记载明确地、肯定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
刘备(161—223),字玄德,即蜀汉昭烈帝,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公元221—223年在位 。三国时期的政治家 。汉族,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人,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为三国蜀国君王 。东汉灵帝末年,与关羽、张飞一道讨黄巾军有功,遂为安喜寨县尉 。密诛曹操不成,潜逃 。三顾茅庐始得诸葛亮辅佐 。后帮助孙权大胜曹操于赤壁,入侵夺取益州与南中,自立为西蜀国王 。二二一年,于成都即位自称汉皇帝,年号章武 。伐东吴兵败,损失惨重,退回白帝城,因病崩逝,享年六十三,谥号昭烈帝,史称其刘先主 。
网络配图
刘备从小就做过皇帝梦 。他家房子的东南角有一颗大桑树,高五丈余,远远看去那树冠就像一个小车盖 。刘备儿时与同宗的小伙伴们在树下玩耍,发话说:“我定要坐这样的羽葆盖车 。”(车盖以翠鸟羽毛为装饰的车,这样的车只有皇帝才能坐 。)他的叔父急忙制止说:“不要胡说,这是要灭门的 。”(《三国志·先主传》)曹操的谋士董昭说过:“备勇而志大 。”(《三国志·董昭传》)刘备在荆州,从刘表的坐上起身上厕所,回来时流着眼泪 。刘表怪问之,他回答说:“过去常常身不离鞍,大腿里侧的肉都消瘦了 。时光如同奔马,不觉老之将至,而功业无成,所以感到悲哀 。”(《三国志·先主传》裴注引《九州春秋》)
在三顾茅庐时,刘备对诸葛亮说:“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奸臣窃夺了皇权),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伸大义于天下,而智术短浅,遂用猖蹶(使我遭受挫折),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三国志·诸葛亮传》)“欲伸大义于天下”和“志犹未已”这些话,铿锵有力,落地有声,充分体现了刘备的“非池中物”的凌云壮志 。《三国志》中曾如此高度评价刘备:“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 。及其举国讬孤於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 。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 。然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竞利,且以避害云尔 。”
网络配图
曹操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三国志·先主传》)”在不可一世的曹操眼里,除了自己外,只有刘备才够得上是英雄 。他还说过:“刘备,吾俦也 。”(《三国志·武帝纪》裴注引《山阳公载记》)俦、同类,不相上下 。程昱说:“观刘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终不为人下 。”(《三国志·武帝纪》)程昱又说:“刘备有英名 。”(《三国志·程昱传》)刘晔说:“刘备,人杰也 。”(《三国志·刘晔传》)鲁肃说:“刘备,天下枭雄 。”(《三国志·鲁肃传》)周瑜说:“刘备以枭雄之姿……”(《三国志·周瑜传》)
刘备待人之好,连刺客都不忍对他下手 。《三国志》中有这样的记载:郡民刘平素轻先主,耻为之下,使客刺之 。客不忍刺,语之而去 。其得人心如此 。《魏书》也记载了这则故事:刘平结客刺备,备不知而待客甚厚,客以状语之而去 。是时人民饥馑,屯聚钞暴 。备外御寇难,内丰财施,士下者,必与同席而坐,同簋而食,无所简择 。众多归焉 。这不仅仅是刘备礼贤下士的真实写照,也说明了刘备的个人修养和超凡的人格魅力 。
信史《三国志》除记载刘备的英雄之志与时人对其的高度评价外,还记载了当时人们以行动对刘备的追随:如:中山大商贾张世平和苏双,以金钱资助刘备,使他有了拉队伍起家的本钱(“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结拜毕,来日收拾军器,但恨无马匹可乘 。正思虑间,人报有两个客人,引一伙伴当,赶一群马,投庄上来 。三人出庄迎接 。乃世平同苏双,每年往北贩马,近因寇发而回 。备请二人到庄,置酒管待,诉说欲讨贼安民之意 。二客大喜,愿将良马五十匹相送;又赠金银五百两,镔铁一千斤,以资器用 。”);在曹操屠戮徐州之际,徐州官员麋竺等根据陶谦死前的遗言,把徐州让给刘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