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户部尚书瞒着慈禧省下几百万两银子,人称救时宰相

阎敬铭是晚清政坛上的一位著名人物 , 他为官清廉且善于理财 , 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理财专家 , 其名气可以于西汉时期的桑弘羊并称 , 时人还称他是“救时宰相” 。
尽管阎敬铭官做的很大 , 可人却长得很丑 。他未中进士之前 , 以举人身份参加“大挑” , 所谓的“大挑”是清代的一种选官制度 , 就是在举人中选拨出数量有限的人充当各省知县 , 但是这个“大挑”比的不是真才实学 , 而是颜值 。
阎敬铭因为长得丑 , 两眼一大一小 , 身不满五尺 , 形容猥琐 , 被大挑的考官一下子就给刷下来了 。后来还是在胡林翼的保举下 , 才得以出仕 。光绪八年 , 阎敬铭获得朝廷重用 , 出任户部尚书 , 当时正逢李鸿章南下 , 张树声北上 , 他们赴任都是声势浩大 , 仪式隆重 , 而阎敬铭却是布衣破车 , 行礼萧然 , 静悄悄上京赴任 。
阎敬铭以理财著称 , 他刚到户部的第一天 , 就对几个把持公事、劣迹多端的司官和书办宣布解职 。他一向节俭 , 看到掌管银库天平的史松泉华衣锦服 , 大为不悦 , 认为仅看服用 , 就知其贪婪 。于是当堂检验砝码 , 果然查出他重进轻出 , 侵吞库银 。
上任户部尚书不久 , 阎敬铭就将户部的许多内幕揭出 , 最骇人听闻的 , 是以户部侍郎署理尚书的王文韶和军机大臣景廉 , 因为牵涉到云南军费报销案中 , 传闻受了巨贿 , 最后他们都被阎敬铭弄丢了官 。
阎敬铭上任之初 , 慈禧太后对他也颇为敬重 , 对其办事作风也很满意 , 甚至有一次君臣议事时 , 慈禧竟脱口称他为“丹翁” 。阎敬铭字丹初 , 这一声“丹翁”叫的 , 让在座群臣愕然 。但阎敬铭其人 , 生性简朴、憨直 , 与慈禧太后的精明奢华格格不入 , 时过不久 , 两人便生嫌隙 。
【一户部尚书瞒着慈禧省下几百万两银子,人称救时宰相】尤其是在重修圆明园一事上 , 阎敬铭与慈禧产生了矛盾 , 阎敬铭上折力阻 , 说什么“治以节用为本” , 这让慈禧很不高兴 , 等到醇亲王去找阎敬铭商量时 , 未等开口 , 阎敬铭便抢先说道:“修园子 , 我户部没钱!”
据说 , 阎敬铭喜欢喝点小酒 , 但他常以“半空儿”下酒 , “半空儿”指的是筛下来的瘪花生 , 价钱便宜 , 剥下来的花生壳也不舍得扔掉 , 丢进火盆里留着烤火 。自己如此节省 , 可他却在短短三年多的时间里 , 给户部攒下了几百万两银子 。这些钱他没有让慈禧知道 , 而是偷偷藏在了另一处隐秘的库房里 。
光绪年间 , 户部已是千疮百孔 , 财政入不敷出 。阎敬铭卸任后 , 新任户部尚书才发现了这几百万两银子 , 一时间竟高兴得手舞足蹈 。大清满朝文武做梦也想不到 , 阎敬铭在他们的眼皮底下 , 攒了这么多的银子 。
阎敬铭到户部以后 , 信任两位李姓的司官 , 他们都是翰林出身 , 一个叫李清 , 一个叫李嘉乐 , 也都和自己一样 , 出了名的节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