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医师的智慧利用患者的羞耻心理治疗疾病

利用心理疗法治病 , 不只现代人懂 , 古代医师也常施用 。
清代的《续名医类案》中 , 就记载了这么一起真实病例 。当时 , 有名因眩晕而卧病不起的妇女 , 来求名医傅青诊治 。结果 , 傅青开出的药方是“软石汤” 。病妇丈夫按傅青的吩咐 , 要将石头煮软 , 让妻服下 。
网络配图
哪知 , 煮了几天几夜 , 石头坚硬如初 。这几天里 , 病患的丈夫渴了 , 就喝点水;饿了 , 随便塞点干粮;困了 , 就眯着眼小睡片刻 。几天下来 , 整个人都脱了形 , 邋遢不堪 。病者见状 , 大受感动 , 挣扎着起身 , 和丈夫一起煮石头 。
直至此时 , 傅青才道出原委 。病患眩晕 , 是因为心中的郁怒所致 。要令其能起床 , 就得化解郁怒 。爱是驱散郁怒的良药 , 于是傅青故意开出“软石汤” , 让其夫展现出情比金坚的一面 , 感动了妻子 , 心中的郁怒自然驱散 。这么一来 , 病就不药而愈了 。
网络配图
若说这起病例 , 是利用正面的心理力量 , 那另一起 , 则是从反面为之 。
《伤科汇纂》中 , 记载了这么一个病例 。有名女子 , 腿骨脱臼 , 找大夫诊治 。大夫匆匆将牵引端固定后 , 就借故离开 。女子大腿外露 , 又羞又臊 , 拼命往里缩 。结果 , 这么一用力 , 腿骨就因此而复位 , 恢复了正常 。
在后一起病例中 , 大夫利用的是患者的羞耻感 。通过令其产生羞耻感 , 进而下意识地反抗与挣扎 , 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患者在不自知的情况下 , 受心理因素的影响 , 通过习惯性的行为方式 , 一步步照着大夫的设想来走 , 结果就不药而愈了 。
网络配图
可见 , 早在古代 , 人们就已经意识到 , 不管是正面还是反面的心理力量 , 只要利用得当 , 都是治病的良方!
【古代医师的智慧利用患者的羞耻心理治疗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