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湖春行翻译200字 钱塘湖春行翻译 钱塘湖春行30字翻译

2021年中考备战古诗文专项训练之 钱塘湖春行
一、趣文导读
楚人隐形
楚人贫居,读《淮南子》,得“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 。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 。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 。扫取数斗归 。以叶自长,问其妻曰:“汝见我不?”妻始时恒答言“见” 。经日,乃厌倦不堪,绐云“不见” 。嘿然大喜 。赍叶入市,对面取人物 。吏遂缚诣县 。
选自邯郸淳《笑林》
【译文】
有个过着贫穷生活的楚国人,读《淮南子》,看到书中写有“ 螳螂窥探蝉时用树叶遮挡掩护,可以隐蔽自己 。”于是,他便站在树下仰面摘取树叶 。当他看见螳螂攀着树叶侦候知了的时候,他便把这片树叶摘了下来 。这枚树叶落到树底下,树下原先已经有许多落叶,不能再分辨哪片是螳螂隐身的那枚树叶 。楚人便扫集收取树下的好几筐树叶拿回家中,一片一片地用树叶遮蔽自己,问自己的妻子说:“你看不看得见我?”妻子开始总是回答说:“看得见”,整整过了一天,(妻子)就厌烦疲倦得无法忍受,只得哄骗他说:“看不见 。”楚人内心暗自高兴,(他)携带着树叶进入集市,当着别人的面拿取人家的物品 。于是差役把他捆绑起来,送到了县衙门里 。
二、美诗精读
【作品卡片】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原诗】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
【古今对碰】原 诗 注 释 译 文
【钱塘湖】春行
【钱塘湖】即杭州西湖 。
【孤山寺】北【贾亭】西,
【孤山寺】南北朝时期陈文帝(522—565)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华 。孤山: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因与其他山不相接连,所以称孤山 。上有孤山亭,可俯瞰西湖全景 。【贾亭】又叫贾公亭 。西湖名胜之一,唐朝贾全所筑 。唐贞元(唐德宗年号,785—805)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湖建亭 。人称“贾亭”或“贾公亭”,该亭至唐代末年 。
绕过孤山寺以北漫步贾公亭以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
【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岸齐平,即春水初涨 。初:在古汉语里用作副词,常用来表示时间,是指不久 。【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 。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 。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的时候 。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 。“脚”的本义指人和动物行走的器官 。这里指低垂的云 。
湖水初涨与岸平齐白云垂得很低 。
几处【早莺】【争暖树】,
【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 。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 。【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 。暖树:向阳的树 。
几只早出的黄莺争栖向阳的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
【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 。【啄】衔取 。
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 。
【乱花】【渐】【欲】【迷人眼】,
【乱花】纷繁的花 。【渐】副词,渐渐地 。【欲】副词,将要,就要 。【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 。
野花竞相开放就要让人眼花缭乱,
【浅草】才能【没】马蹄 。
【浅草】浅浅的青草 。才能:刚够上 。【没(mò)】遮没,盖没 。
春草还没有长高才刚刚没过马蹄 。
最爱【湖东】【行不足】,
【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白沙堤(即白堤)在孤山的东北面 。【行不足】百游不厌 。足,满足 。
最喜爱湖东的美景令人流连忘返,
绿杨【阴】里【白沙堤】 。
【阴】同“荫”,指树荫 。【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 。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所筑白堤在钱塘门外,是另一条 。
杨柳成排绿荫中穿过一条白沙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