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应该是只有中国传说中才有的神秘生物,中国人总是爱把龙和凤并提 。比如龙凤呈祥,龙飞凤舞,龙盘凤逸,龙章凤姿等 。其实最早的龙凤的自然界原型相差很大 。本文将具体考证龙的原型 。
龙在自然界活动的季节是在春分和秋分之间 。这点可以从《说文》中找到依据 。
“龙,鳞虫之长 。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 。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
可是这种鳞虫之长很奇怪,它没有一定的形状 。我们唯一可以知道的就是它是长条的动物,变幻能力很强 。“欲小则化为虫蝎,欲大则藏于天下 。欲上则凌于云气,欲下则入于深泉 。变化无日,上下无时”《管子·水地》
龙出现的时候一定伴随着云,而且是乌云 。“云气多黑润者,其下有蟠龙 。”《通卦验》“龙举而景云属”《淮南子》注意这里景作影解释,意思是当龙向上升腾的时候,有云气如影随形 。
更奇怪的是,龙在中国各地出现的时候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淮南子·地形训》里总结了这种现象:
“黄龙入藏生黄泉,黄泉之埃上为黄云 。
青龙入藏生青泉,青泉之埃上为青云 。
赤龙入藏生赤泉,赤泉之埃上为赤云 。
白龙入藏生白泉,白泉之埃上为白云 。
玄龙入藏生玄泉,玄泉之埃上为玄云 。”
黄帝升天就乘的一条黄龙,升天的地点在今天关中地区岐山和黄河之间的荆山 。注意,这里的土壤颜色也是黄土 。由于这里不是龙卷风多发区,所以引起的恐慌就更震惊更广泛,更何况是黄龙将黄帝卷上了天 。我们来看《史记·封禅书》集解记载的详情:
“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 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 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余人,龙乃上去. 余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髯.龙髯拔,堕,堕黄帝之弓. 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髯号.”
【上古传说的龙到底是什么?原型很可能不是动物】这件事对中华文化的影响极其深远,首先黄帝的被神话与此事关系甚大,很多专家学者因为对气象学缺乏了解,不懂得自然科学知识,坚持认为这是一个荒诞不经的神话故事 。吕思勉先生就认为“明明极不经之语,偏能引地理以实之”,这恰从一个侧面证明,事件发生的地点是真实的 。东汉的纬谶之学也借此附会:“中宫大帝,其尊北极星,含元出气,流精生一”《春秋纬文耀钩·史记索隐引》 。甲骨文龙字就直接脱胎于这个事件 。在董作宾《殷墟文字乙编》中龙字(见下图甲乙)的象形最初就是上达于天的龙卷风 。同样的意思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金文中还有很多 。
殷商周三代龙字的演变有力证明龙的原型就是龙卷风 。
北斗属紫微垣,古人十分重视北斗,用它来辨方向,定季节 。《史记五帝本纪》郑玄注:“昊天上帝谓天皇大帝,北辰之星” 。说明了黄帝和这个龙字以及北斗七星之间的联系 。东汉纬谶学也是借此而生发的 。注意第四个龙字,它就是黄帝被龙卷风卷上天的象形,文字下半部是龙卷风象形,上半部是个“帝”字 。图戊是周朝尊母龙金文,从中可以清晰地辨别出这一事件的历史痕迹 。从这个事件的意义上说繁体字龙的左半边应该是个“帝”字 。现代的大字典里作为异体字还保留着这个字,其实它才应该是正宗 。上面的分析使我们得知,龙字的发展进化的过程也是古人对龙卷风观察认识的过程 。
龙的原型是什么?它的原型就是那个时代经常肆虐的龙卷风 。
龙卷风看起来像一条巨大的鳞虫,在海上裹挟的着水时它是半透明的(明),在陆地裹挟土的时候,它是各地不同土壤的颜色(幽),初起时细而短,升腾时巨而长,它总是伴随云的出现,尤其是乌云的出现 。它不仅变化能力很强,而且几乎是不停地运动变化着. 它的活动季节是在春分和秋分之间的农历二月下旬到十月下旬 。这些和上面古籍里所记录的龙的属性都十分贴切 。即使在现代权威出版物中龙的定义也无例外 。《辞海》对龙作了两条比较具有科学性的解释:“(1)古代传说一种有鳞有须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2)古生物学上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兼有翼的爬虫 。”
- 传国玉玺下落之谜和氏璧竟被嬴政带入秦始皇陵
- 明朝时期领先世界的5大发明,为什么清朝没有传承下去呢
- 杨澜老公吴征去世了是真的吗盘点被误传死亡的明星
- 上海滩最传奇人物,暗杀日本司令官,杜月笙都要畏惧三分
- W0017,三国群英传7修改了不能玩
- 林熙春几品?尽职为民益桑梓正直家风传后人
- 状元桥高中,千岛湖状元桥的传说
- 中国史上最传奇的皇后褚蒜子,经历6位皇帝曾3次垂帘听政
- 哈士奇智商逆天
- 格蕾丝是什么永远的传奇——追忆格蕾丝.凯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