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贼找到墓穴入口:竟遭墓主竟诈尸顶住墓门

由于中国人“事死如事生”的观念 , 往往给亡故的亲朋好友修筑恢宏的陵园 , 辅以丰厚的陪葬物 , 一些豪门大族活着的时候 , 有时也会为自己修建陵墓 , 比如历朝历代的皇家陵园 。而中国人修建陵园时 , 为了墓主人能够“升天”或者“早登极乐” , 通常会选择风水宝地 , 使墓道能够对准天上的某颗星辰 , 这意味着 , 中国的大墓不仅仅拥有无数财宝 , 还是文化的瑰宝 。这就导致了古往今来 , 中国盗墓之风严重 , 甚至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文化 , 从古至今 , 官方推动、纵容的盗墓活动数之不清 , 小规模的盗墓活动更加难以计数 。事实上 , 中国有三大盗墓高峰期 , 第一次是魏晋南北朝时期 , 第二次是唐末至五代 。
在这几段时期 , 官方为了筹集资金 , 有时还建立了专业的盗墓部队 , 比如汉末的曹操、唐末的温韬 。为了防止盗墓 , 民间无可奈何之余 , 就杜撰出种种传说 , 试图唬退盗墓者 , 偶尔会收到奇效 。而盗墓者也将盗墓时遇到的 , 当时无法解释的现象归于其中 , 最终的结果就是盗墓文化的产生 , 盗墓暗语的产生 。
【盗墓贼找到墓穴入口:竟遭墓主竟诈尸顶住墓门】网络配图
比如粽子 , 粽子在盗墓术语中 , 指墓中保存完好 , 还未腐烂的尸体 , 肉粽子就指穿戴奇珍异宝的尸体 , 但是 , 除过肉粽子以外 , 其余大粽子 , 老粽子、老粽子等等就不那么被盗墓者喜欢 , 因为在古代 , 这些粽子被叫做僵尸、跳尸 , 是鬼怪的一种 。又如尸蹩 , 其原型为屎壳郎 , 喜阴而惧阳 , 怕火怕光 。如果通过盗洞进入墓室 , 或者墓室保存较为完好 , 就有可以遇到 。比如埃及法老墓 。
尸蹩在埃及被称为圣甲虫 , 以尸体为食 , 当遇到活人时 , 会成群结队攻击 , 是盗墓者的克星 。很多影视、文学作品中 , 为了渲染恐怖气氛 , 对此进行了夸大的描写 , 宣称它不吃不喝也能活上百年 , 法老墓中的尸蹩甚至活了几千年 。它们一般从尸体的内脏开始吃起 , 并在尸体内繁殖 。
当尸体吃完以后 , 尸蹩就会进入“冬眠”期 , 受到活人影响 , 就会苏醒过来 , 试图钻入人体内 , 往往会导致盗墓者的死亡 。很多时候 , 粽子、僵尸之类都被认为是以讹传讹 , 但到了民国时期 , 著名的盗墓军阀孙殿英盗窃清东陵时 , 却遇到了一桩怪事 , 至今无法用科学理论来解释 。亲们知道 , 孙殿英被称为东陵大盗 , 他挖掘了两座墓 , 一座是慈禧墓 , 还有一座就是乾隆皇帝的裕陵 。
网络配图
乾隆皇帝好大喜功 , 在中国家喻户晓 , 是一位毁誉参半的皇帝 。他穷奢极侈 , 正是在他在位时期 , 清帝国走向了下坡路 。他为自己修建的裕陵 , 耗银超过200万两 , 富丽堂皇 , 极尽奢华之能事 。因而 , 孙殿英在盗挖慈禧墓之后 , 就将矛头转向了乾隆皇帝的裕陵 , 但开始时 , 孙殿英的部队无法找到裕陵的入口 , 只好四处挖掘盗洞 , 然而收效甚微 。直到找到乾隆皇帝安排维护陵园的哑巴院 。哑巴院是中国帝制时期的独特产物 , 由于工匠在维修陵园时 , 几乎会必然发现、知晓墓道入口 , 因此为防止泄密 , 清帝国的皇陵维护人员全部是哑巴 , 他们有的本来是哑巴 , 有的是被人为的致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