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代发动对匈奴大规模战争:民族大义只是借口( 二 )


前文记录过 , 公元前216年 , 秦帝国因政府制度的缺陷 , 导致了土地资源分配不合理 , 直接引起了经济危机的爆发 , 通货膨胀率奇高无比 , 具体表现则为粮食价格飙升 。
公平地说 , 即使秦政府当时在土地制度上处理得体 , 预留好缓冲 , 也无法彻底根治人口压力的痼疾 。也许矛盾不会表现得如此尖锐 , 呈爆发事态出现 , 可总有一天问题会呈现在眼前 。归根结底 , 是生产技术的更新无法跟上人口的增长速度 。
两者的压力都迫使秦帝国政府做出决断 。在河套地区水土肥沃、宜耕宜农的诱惑下 , 在军事技术、力量上佳的前提下 , 秦帝国政府选择了最简单也是最直接的方式来解除这种经济压力——输出暴力 , 即战争 。
在无新技术更新生产能力的前提条件下 , 有这样一个公式可以说明帝国政府的决策取决于什么:
经济资源总量/人口总数=人均资源数量
网络配图
当人均资源成为一个额定数字 , 低于这个数字将无法保障生存时 , 那么能作为变量而进行变动的 , 只有经济资源总量和人口总数这两个条件了 。换句话说 , 要缓解这个压力 , 办法可以是增加经济资源总量 , 也可以是消灭人口 , 更可以是两者皆有之 。如此看来 , 战争是惟一的出路 , 虽然有悖于文明及人道 。
对外 , 如果打赢 , 可以获得经济资源;打输 , 可以消灭人口 。在不致因战争失败而遭对方反噬并导致灭国的前提下 , 对外发动战争是个好的选择 。若无能力对外征战 , 那么对内镇压因经济给养不足而由民众自发组织的暴乱行为 , 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
由此可见 , 民族尊严、大义都不是发动战争的根本理由 , 至多是一种借口 。实实在在的硬理由 , 是与经济完全挂钩的 , 来不得半点虚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