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谁被推为一代文坛宗主?并非李白杜甫

文学史常有变故,有些人在此时被盛赞、被誉为翘楚,到了彼代便销声匿迹,比如张九龄 。他经历初唐跨入盛唐,承上启下,树儒家典范、创山水纪行诗之新格局,开李杜风气,被推为一代文宗,如此伟业却随时间湮灭,唯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等名句为人所重 。
张九龄(678-740),字子寿,一名博物 。张家落籍曲江(今广东韶关),随着与当地人通婚,张家成为“土著姓” 。在重视门籍的唐代,这样的出身非常不利于他的发展,虽然才华出众,但在与张说通籍后,他才得以逐渐步入“正途” 。张九龄“七岁能文”,十三岁时,上书广州刺史的王方庆,王方庆夸奖他“此子必能致远” 。张九龄又被称作张曲江、曲江公、始兴公、始兴伯、张文献公,他的传世文集为《张曲江集》 。
网络配图
二十岁时,张九龄考过了乡试,702年,又进士及第 。因其才华出众,受到负责考试的考功员外郎沈佺期的欣赏 。703年,张说被流放钦州,路过韶州时被张九龄文章所打动,“燕公过岭,一见文章,并深提拂,厚为礼敬” 。
707年,张九龄考取中宗的才堪经帮科,授以秘书省校书郎 。712年,玄宗登基,开制科,张九龄考取道侔伊吕科,授以左拾遗 。张九龄能两次通过制科考试,足见其真才实学 。
在近三十年的仕宦生涯中,他以尚直守正、竭忠尽孝的“九龄风度”著称,为时人敬仰,也为他带来一次次波折 。张九龄由于直谏宰相姚崇,劝其“远谄躁,进纯厚”,又指出地方吏治的不足而得罪姚崇,于716年秋称病返家 。回家后,他上书玄宗,请开凿大庾岭新路 。
朝廷下旨后,张九龄亲自翻山越岭去勘察,找出来最适宜的路径、提出避险修路的主张,恰逢农闲,周围的农民踊跃参与,道路按时修通 。
718年春,张九龄应诏返回京城复职,上书劝玄宗重郊祀之礼而被受到玄宗赏识,被授以从七品上的左补阙 。他善于考查人才,参与吏部选拔的评定,办事公允,被提升为从六品上的礼部员外郎 。720年四月,任命为专门负责评定官员勋绩的司勋员外郎,次年被升为从五品下的散朝大夫 。张说称赞他为“后出词人之冠” 。
张说于721年9月出任宰相,722年,张九龄被转为中书舍人内供奉 。724年,47岁的张九龄受封曲江县开国男,并进为中书舍人 。张说可谓张九龄的伯乐、恩公,但张九龄对张说并非迎合谄媚,而仍是秉公办事、直谏规劝 。725年,玄宗封禅泰山,张说负责安排,他利用这个机会大肆提拔亲信 。张九龄在草拟诏书时,就发现了张说的这些不适当的举动,对其劝告,但张说不屑于听从,最终导致被弹劾 。
网络配图
随着张说罢相,张九龄也受到牵连,被外放冀州刺史 。“九龄以母老在乡,而河北道里辽远,上疏固请换江南一州,望得数承母音耗,优制许之,改为洪州都督(治所在今南昌) 。俄转桂州都督(治所在今桂林),仍充岭南道按察使 。上又以其弟九章、九皋为岭南道刺史,令岁时伏腊,皆得宁觐 。”在任上时,张九龄处理了不少积压的案件,无论诉讼大小,经他判决都令人信服 。
729年,张说复拜相位,次年病逝 。张说死后,玄宗任命张九龄为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事 。733年,张九龄被任命为中书侍郎,“常密有陈奏,多见纳用 。”本年,由于母亲病逝,张九龄奔丧南归 。按照规矩,应守孝三年,但十二月,张九龄即被“夺哀”起复 。被授以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
734年,任正三品中书令,兼修国史 。735年被封为始兴县开国子,加金紫光禄大夫 。玄宗说:“张九龄文章,自有唐名公皆弗如也 。朕终身师之,不得其一二 。此人真文场之元帅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