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早有计划夺取西川,为什么出兵前又迟疑不决?

刘璋邀请刘备入川,派法正前来迎接 。来到荆州后,法正向刘备献计说:“凭借您的英明才能,正好利用刘璋的怯懦 。张松是益州得力的重要官员,在内回应,以此攻取益州,易如反掌 。”刘备仍然迟疑不决 。庞统向刘备说道:“荆州荒废凋蔽,人和物损失将尽,东面有孙权,北面有曹操,难以得志 。如今益州户口百万,土地肥沃,资财丰裕,如果能得到益州来作为资本,大业可成!”刘备说:“当今与我如同水火的是曹操 。曹操用严厉,我以宽厚;曹操用凶残,我以仁慈;曹操用诡诈,我以忠信,总是与曹操相反,事业才可成功 。现在因贪小利而在天下失去信用,今后怎么办?”庞统说:“混乱分裂的时代,当然不是一种方法能平定的 。况且吞并弱小,攻打愚昧,用不合理的方法攻占,再用合理的方法守卫,这是古人也推崇的 。如果大业成功之后,封赏个大国,对信义有什么违反呢!今天不去夺取,终将会成为别人的利益 。”刘备认为有理,于是留下诸葛亮、关羽等守荆州,自己亲率步兵几万人进入益州 。
这是《资治通鉴》记载刘备入川前的一段文字,其依据有可能来源于《九州春秋》,话语略有出入 。
本来,刘备“三顾茅庐”去请诸葛亮,两人在诸葛亮的住处有一番对话,后人称之为“隆中对”,当中很清楚地表明,只有“跨有荆、益”,方可成就霸业,当刘璋相邀,刘备可以堂而皇之地进入益州时,为什么反而迟疑起来了呢?
刘备是不愿意“因贪小利而失大义”吗?但紧接着庞统的一番说辞,刘备马上就同意了 。很显然,刘备嘴上所说的那个“大义”其实在心里并不大,而得到益州也并不是什么“小利” 。因此,刘备的犹豫并不是因为什么义与利 。
是入川前荆州的环境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吗?先来看看诸葛亮在“隆中对”当中的论述 。诸葛亮说:“……荆州北有汉、沔二水作为屏障,南有南海的丰富资源可以利用,向东与吴郡、会稽郡相连,西与巴、蜀相通,这是便于使用武力的好地方,但它的主人却不懂得如何守住它,这大概是上天特地用来资助将军的,将军是否有夺取荆州的打算呢?益州地理崎岖阻塞,有千里沃野,世称天府之国,从前汉高祖就是凭借它成就帝业的 。刘璋昏庸懦弱,张鲁则占据北边一角,百姓殷实国家富足但他却不懂得慰抚,那些有智谋与才能的人都希望找到一个贤明的主子 。将军既是汉朝皇室的后裔,信用和道义流布四海,又广为延揽天下英雄,求贤若渴,如能占据荆、益二州,扼守险阻,向西连和戎族各部,南面安抚夷越各族,对外与孙权结盟通好,对内修明为政之道:一旦天下形势发生变化,就派一员上将率荆州军队挺进宛县、洛阳,将军则亲率益州大军出师秦川,百姓谁敢不箪食壶浆来迎接将军呢?倘若确能如此,那么称霸诸侯的大业就可以成功,汉朝也就可以复兴 。”刘备听了这番话,他的反应是只有一个字——善,还把两人的关系比作是鱼和水,说明他已把这番话当做既定的战略方针 。这时的荆州和诸葛亮描述时的荆州有什么变化呢?大致有两个方面:一是一个富饶的荆州变成了一个“荒废凋蔽,人和物损失将尽”的荆州 。“隆中对”时期的荆州,战事相对较少,人口相对较多且还有大量的外来人口迁入,可以说是天下最富有最强盛的一个州 。到了刘备入川前,荆州经历了曹操南侵和赤壁大战,经历了周瑜、曹仁的宜都江陵争夺战,荆州已是大不如前 。二是一个完整的荆州变成了一个残缺的荆州 。赤壁大战后的荆州,北部樊城、襄阳所在的南阳郡归曹魏所有,东部的江夏郡归孙权所有,刘备只有江北的南郡和江南四郡,而江南四郡当时属于不发达地区,根本就不能和江北的郡相比 。即便如此,这荆州还是刘备从人家孙权手里“借”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