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一座古墓的发现,揭开了我国古代造船领域的宝座

中华文化的历史之所以灿烂辉煌,不仅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保持世界先进,经济与文化也在全球同时期内保持领先 。经过自耕农经济体制的发展,从社会各个阶层争相涌现出一批先进的制造技术,就连现在看来也令人叹为观止 。
同样,明朝明成祖朱棣时期,就有令人举世瞩目的郑和下西洋的壮举,郑和七下西洋将中华文化和强大的明王朝推荐给了世界,以致后来八方来朝,好不气派 。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最多(240多艘)、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比欧洲国家航海时间早半个多世纪,是明朝强盛的直接体现 。郑和的航行之举远远超过将近一个世纪之后的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的航海家,如麦哲伦、哥伦布、达伽玛等人,堪称是"大航海时代"的先驱,是唯一的东方人 。
不过,当年郑和下西洋时期,郑和船队出海所用的"宝船"受到了来自西方世界的一片质疑,他们认为明朝在当时没有能力造出"长四十四丈四尺,宽十八丈"(长151米,宽61米)的巨型宝船,即使造的出来也无法正常航行 。
然而正史中早有明确的记载"宝船高大如楼,底尖上阔,可容千人"但西方学者仍然不肯放弃质疑的声音 。
随着南京一座明朝古墓发掘工作的持续展开,也逐渐将这一谜团揭开,宝船大小的质疑也有了完美的解答 。这座古墓的墓主不是别人,正是下西洋的副使洪保,而正使是郑和 。洪保墓中的一块墓志铭记载了他的生平和下西洋的具体情况,也由此揭开了两大疑团 。
一是郑和并不止七次下西洋,准确的说法是九次下西洋;二是洪保乘坐宝船大福号为五千料巨舶 。根据南京静海寺郑和所立残碑记载,郑和首次出海宝船为"两千料",根据他们推论,折合长约为长十五到二十丈,宽六到八丈左右 。载重量约为5000吨 。而到了后来巅峰时期五千料,根据推测相当于现在排水量为10000吨的船,而郑和作为正使,所乘船只必然更大,既然这样的话,那史料中记载的宝船大小,是完全可信的 。
这一消息一经问世,西方质疑宝船大小的学者纷纷闭嘴,这脸打的简直如雷贯耳 。
在赞叹我国古人智慧之深,技术之强时,我们也应该首先树立起绝对的民族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因为,中华民族一直都在领先世界,不论过去还是现在 。


【明朝一座古墓的发现,揭开了我国古代造船领域的宝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