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首辅黄士俊的人物事迹,黄士俊的生平简介

黄士俊 (1575-1661年)广东顺德右滩人 , 福建莆田唐朝桂州刺史开国公黄岸三十世裔孙 。明万历进士 。字亮坦 , 一字象甫 , 号玉嵛 。明万历丁未(1607年) , 殿试第一、状元及第 , 任修撰 。历官宫谕少詹 , 升礼部侍郎 , 晋礼部尚书 。崇祯九年(1636年)为礼部尚书 , 兼东阁大学士 , 入阁参预机务(行相事) 。历太子太保 , 文渊阁大学士 , 少傅兼太子太傅 , 十一年罢相 。后相永明王 , 年过八十五 , 不能决事 , 辞职归乡 , 清顺治十八年(1661).卒于家 , 谥文裕 。
黄士俊状元祠.jpg被后人戏称为“鸭蛋状元” 。进京赶考前去岳父家筹借盘缠 , 正赶上岳父在家中宴请宾客 , 因嫌其衣衫褴褛 , 连客厅的门都没让进 , 只拿了两只鸭蛋打发他走人 , 幸好岳父家的几个奴仆倾囊相助 , 才有后来的状元及第 , 并写有鸭蛋诗 , 其中警言不少 。
黄士俊(1575年—1661年) , 福建莆田桂州刺史开国公谥忠义黄岸三十五世裔孙 。少负伟志 , 好学上进 , 尤敦孝悌 。督学许尚志十分赞赏他的文章和品行 , 预言他必能大魁天下 。27岁时(1596年)黄士俊夺广东乡试第一 , 在赴京会试途中 , 闻兄长病重叹道:“恶得急功名而缓吾兄哉!”遂放弃会试机会 , 回乡为其兄寻医问药 , 尽心调治 。
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 , 黄士俊再度赴京 , 参加会试 , 榜上有名 。殿试时(万历三十五年 , 1607年) , 黄士俊以条对称旨 , 卷字精楷 , 被神宗擢为第一甲第一名 , 时年33岁 。
登第后 , 黄土俊任翰林修撰 。天启三年(1623年) , 以太子洗马升为詹事兼侍读 , 不久又升为礼部右侍郎 。黄士俊为官耿介刚直 , 曾因得罪奸相魏忠贤并与内阁诸臣意见相左 , 引病辞归 。有“清正黄尚书”之美誉 。
【明朝首辅黄士俊的人物事迹,黄士俊的生平简介】崇祯元年(1628年) , 明毅宗朱由检登基 , 诛灭魏党 , 召黄士俊回朝 , 授吏部右侍郎 。翌年(1629年)晋升为礼部尚书 。不久 , 因父亲年迈多病 , 请求辞官奉养父亲 , 崇祯帝不准 。崇祯三年(1630年) , 黄士俊的父亲百岁大寿 , 他再次请求辞官回家服侍父亲 , 得到批准 , 并特赐予“熙朝人瑞”的称号 。
崇祯七年(1634年) , 黄士俊奉召回朝 。九年(1636年)召拜东阁大士 , 入阁参与机务 。十年(1637年)又晋升为太子太傅、户部尚书 。因复兴朝政的主张与当朝宰相有分歧 , 因而借病辞职 。崇祯帝知他为官清廉 , 积蓄不多 , 便拨给他路费 , 并嘱咐他病愈后归朝 。途经杭州西湖 , 侍从提议在西湖散散心 , 黄士俊说:“吾对当官看得很轻 , 对国家的安危却看得很重 , 当今内外患频仍 , 西湖风景再好 , 我哪有心情观赏 。我欲赶回家写奏章 。”侍从无不为之感动 。
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 , 黄士俊被晋封为柱国、太子太师、武英殿大学士 。皇帝又一次派人召他回京 , 但他还来不及上路 , 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已攻入北京 , 崇祯帝自缢煤山 。黄士俊闻讯后 , 将平日的奏章、著作悉数焚毁 , 并居楼不下 , 以示志节 。后他又积极参加反清斗争 , 数年后逝世 。明朝遗民王夫之曾为他题诗道:“顺德黄阁老士俊 , 四十年状元宰相 。”因为他功名大地位高 , 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中了状元 , 崇祯九年(1636年)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参预机务 , 状元兼宰相 , 三人中仅他一人 。还有他是在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十分尖锐、明王朝行将就木的大动荡的时代登上相位的 , 随时可能发生的变故他都必须认真面对 。再有 , 他的皇帝是位想有所作为而又无能为力的崇祯皇帝 , 要当好“头号仆人”委实不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