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贵妃上吊自杀?揭秘马嵬之变,杨贵妃成牺牲品( 二 )


然而皇帝却是在潼关陷落后 , “仓皇出奔”的 , 而且没有通知满朝文武及皇室勋戚 , 只带走了几个皇子后妃内侍和亲信的禁军 。这不禁让人疑窦满腹 。
唐玄宗李隆基在唐朝 , 在整个中国的封建帝王队列中 , 绝对是站在前排的人物 , 称之为“一代雄主”应不为过 。撇开之前所有的功业不提 , 即在大规模叛乱发生之后 , 皇帝仍不失血性、冷静和尊严 , 判断出形势之后 , 及时采取了各项应对的措施 。前方军事失利后 , 更一度准备以太子监国 , 自己亲自统军北上与叛军作战 , 与乃祖李世民何其相似 , 值得一提的是 , 皇帝当时已经是一个年近花甲的老人了 。
然而 , 所有记载这段历史的史书、笔记、诗歌却都不容辩驳的指向这样一个事实:仓皇出奔 。
这是不合逻辑的 , 与事态的发展线索偏差的太大了 。
唯一的解释只能是 , 所谓的“马嵬之变” , 在长安的宫城之内 , 其实就已经开始了!皇帝的出奔 , 躲的其实不是安禄山的叛军 , 而是太子李亨 , 也就是后来在灵武即位的肃宗的“逼宫” 。
“储相之争”渊源已久 , 尤其是在像玄宗这样秉国长达数十年的朝代 , 皇帝老了 , 太子也已经不年轻了 。太子一直在东宫 , 有自己的臣僚 。皇帝的宰相们一方面为了维护老皇帝的权威 , 要打压东宫的势力 , 另一方面为了自己身后的整个既得利益的文官集团 , 也要和太子讨价还价 。
这里不多罗列玄宗朝的“储相之争”的证据 , 反正就是到了安史叛军攻陷洛阳兵临潼关的时候 , 太子和宰相 , 或者说外戚之间的争斗已经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了 。
而在这场争斗中 , 老皇帝很不幸地站在了宰相这一边 , 更不幸的是他对东宫又很纵容 。
回到上面的“亲征”之计 , 最终是被“贵妃衔土陈请”给谏阻了的 。贵妃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太子是要监国的 , 皇帝带兵离开长安后 , 监国的太子有基本不受制约的权力 , 而且他还有一大批忠于自己的东宫臣僚 。他可以杀光杨氏家族 , 甚至有可能之后一不做二不休直接自立为帝 。
玄宗最终听信了杨贵妃的话 , 很可能他自己对李亨也不是很放心 。本来如果没有这场战争的话 , 皇帝的平衡游戏可以玩得很好 , 既培养了太子 , 又保证了自己地位的稳固 , 还给太子即位以后找好了立威的工具 , 就像老乾隆给儿子嘉庆留下的和珅一样 。
潼关陷落了 , 叛军距长安不足百里 , 无险可守 。
宫城之内 , 变生肘腋 , 随时都有可能上演比玄武门之变更惨烈的变故 。
此时 , 皇帝除了“仓皇出奔” , 还能怎样?
可惜的是 , 此时 , 皇帝引为亲信的获得极大信任的“内相”高力士 , 已经附从了太子 , 而杨氏不掌兵 。
于是悲剧发生了 。
再简要描绘一下整个事件的发展过程:
叛军势盛 , 玄宗欲以太子李亨监国 , 付以军国事 , 而自统大军亲征 , 以期扭转局面 。诸杨聚哭 , 贵妃衔土陈请乃止 。
【杨贵妃上吊自杀?揭秘马嵬之变,杨贵妃成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