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与弼是什么人?崇仁学派创始人吴与弼简介

【吴与弼是什么人?崇仁学派创始人吴与弼简介】吴与弼为明朝著名学者、理学家、教育家、诗人明同时也是崇仁学派的创始人,在明代学术思想中占据重要地位 。
吴与弼最开始不叫吴与弼,叫吴梦祥、吴长弼,字子傅,号康斋,生于公元1391年,去世于公元1469年 。吴家是官宦世家,先祖在唐朝之时就已经是朝议大夫 。吴家后辈此后在各朝都有官位,亦或是在学术方面有所造诣,学识出众 。到了吴与弼父亲吴溥的时候,官至国子监司业,同时还有《古崖集》存世 。
出生在这样的家庭,对吴与弼的成长和教育可以提供很好的环境,使他能够长大成才 。吴与弼又不傻,相反还很聪慧,加之受到很好的教育,成就自然不可能低 。
吴与弼六岁的时候正式入学,七岁的时候就已经能对句了,八九岁乡学读书,已经是崭露头角,傲立群雄了 。吴与弼读书很杂,文学、天文、律历、医卜均有所学 。
十六岁吴与弼学习赋诗,十八岁的时候开始系统的学习科举之业 。十九岁前往北京,侍奉当时已经为国子监司业的父亲 。由此得以拜三杨之一的杨溥为师 。
吴与弼偶然间在父亲任所,发现了朱熹的《伊洛渊源录》,开始对理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甚至有一段时间,完全抛弃科举文字,学习圣人之学,想要有所得 。后来更是独居小楼,谢绝与人交往,专心攻读《四书》、《五经》和洛学、闽学等 。
这个时候的吴与弼,已经彻底的绝了入仕为官的心思 。理学完全的吸引了他的全副心神,他不仅自己专研,同时还有了讲授理学,传播程朱思想 。
永乐九年,父母给吴与弼定下一门亲事 。吴与弼奉命回乡成亲,一切行动都遵守儒家的礼仪规范 。
吴与弼不慕名利,追求的是思想上的满足和成功 。粗茶淡饭,布衣草鞋吴与弼都毫不在意 。据说当时他上京探望父亲,穿的就是布衣旧鞋 。人到中年,家道中落之后,他自己下田耕种,自食其力 。
吴与弼学识出众,行动符合一切礼仪,品德高尚,因此四方前往求学的人络绎不绝 。面对这些前来求学的人,吴与弼没有丝毫不耐烦,对他们敦敦教诲 。尽管自己日子过的都十分艰难,但是却经常招待学生食宿,因此远近闻名,受到学生的爱戴 。吴与弼的学生胡九韶说:“惟先生遇患难仍能学习、进益,别的人则不免意志颓唐而懒怠下去” 。
吴与弼一生不愿入仕,并不是他本人没有那个才能,而是他自己对仕途毫无兴趣 。在他一生中,曾经多次受到举荐,希望他能入朝为官 。但是都遭到吴与弼的拒绝,一生居不出仕 。
天顺元年,当时已经是大学士的石亨和李贤向皇帝举荐吴与弼,给予左春坊左谕德,然而吴与弼却委婉拒绝 。后来明英宗亲自下诏相见,他以“浅陋之学,衰病之躯,有负期待之重,岂敢窃禄为官”之由仍然拒绝 。
皇帝硬要他出仕,他也多次上书辞职 。最后还是让自己的儿子说自己病重吗,才得到皇帝的准允 。
回到家乡的吴与弼,再次将自己的全副心神放到理学之中,著书立说,讲学授课,开创崇仁学派,最终在儒家占有重要地位 。成化五年,吴与弼病故于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