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康熙赞为宽大老成,几近完人,陈廷敬为何能成为政坛常青树?

“房姚比雅韵 , 李杜并诗豪” , 说的就是康熙的老师、文渊阁大学士、一生28次外迁、历任过四部尚书的陈廷敬 。作为对康熙皇帝影响极为深刻的人物 , 陈廷敬在康熙年间并不像明珠、索额图、高士奇那般不得善终 , 从政53年间 , 仕途可以说是四平八稳 , 甚至康熙帝称赞他为“宽大老成 , 几近完人” , 这主要是因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 以身作则 , 洁身自好 。1683年湖北省的张汧 , 陈廷敬的儿女亲家 , 因为贪污、行贿而被判处死刑 , 张汧为了保命派人带着银子去找陈廷敬 , 希望能够靠着陈廷敬这棵大树逃过一死 , 却被严词拒绝 , 此举可谓是六亲不认 , 说明他保守着为官的底线 。此外 , 在为官期间 , 陈廷敬做到了在其位 , 谋其政 , 比如在担任尚书职位的同时 , 他便坚决地杜绝了跑官、要官等官场中的腐败现象 , 并且也给自己的家人下了命令 , 凡是有试图想送礼、贿赂而为个人谋私利的迹象的人 , 不允许进入陈氏家门 , 以身作则守法 。在担任都察院左都御史、经筵讲官期间 , 面对康熙朝存在的贪污成风的情况 , 他直言上书 , 首先对都察院的工作纪律进行整治 , 要求监察官员在平时要严禁吃喝现象的
发生 , 并且要防止办人情案 , 不允许有说情或者嘱托这种事情学生;为了避免工作在监察工作中的避重就轻现象 , 他亲自制定监察工作细则 , 要求所有人员按照这个细则工作 , 再次明确了相关的工作细节 。如果用现在职场的话来表述 , 陈廷敬的做法就是在工作中既做到了是什么 , 还做到了为什么、怎么办 。他不仅仅是站在一个监察官员、尚书的角度 , 更是站在国家治理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 所以《清史稿》给予了他“清勤”的评价 。
其次 , 殚精竭虑 , 才华出众 。陈廷敬所属的陈氏家族在康熙年间为官者多达16人 , 甚至出现了“父翰林、子翰林、父子翰林;兄翰林、弟翰林、兄弟翰林” , 以及父子同编《康熙字典》的盛况 。就陈廷敬本人来说 , 他在担任皇帝老师的同时 , 还担任《明史》《康熙字典》《佩文韵府》《三朝圣训》《政治典训》《大清一统史》等多部著作的总裁官 , 在《康熙字典》编撰过程中 , 陈廷敬最终提出了按照部首和部首中笔画的顺序而编排的新方法 , 这种方法大大地改善了以前各种方法的不足 , 也提高了编书的速度 , 当时他已经是70岁高龄 , 可以说是为了这部字典的出世呕心沥血 , 因此才有了后来的其“燕许大手 , 海内无异词焉” 。
再次 , 不参与党争 , 站在皇帝的立场考虑问题 。清朝初年 , 满汉之间、南北之间都存在着矛盾 , 尤其在康熙朝还有着“明党”和“索党”的争夺 , 党派之争的结果对朝廷只会有益无害 , 因为政见的不同随之而来的是人身攻击甚至官场的打击 。但是陈廷敬自始至终都没有参与到这两派中的任何一方 ,  甚至在觉察到康熙对党争的明确态度后 , 主动搜集证据 , 协助康熙平定了朝廷内部的党争局面 。
【被康熙赞为宽大老成,几近完人,陈廷敬为何能成为政坛常青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