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是宰相也是名将,张仁愿功绩令人佩服

张仁愿,华州下邽人,是唐朝的宰相也是一位名将 。
张仁愿原名叫仁亶,因为和唐睿宗李旦名字的发音相似,所以改名为仁愿 。
张仁愿年轻的时是文武全才,武则天当皇帝的时候他就官至殿中侍御史 。当时,御史郭霸说武则天是弥勒佛转世,凤阁舍人张嘉福、王庆之也上表请求立武承嗣为皇太子,还邀请张仁愿在表章上署名 。张仁愿严厉地拒绝了他们,因此受到了有识之士的器重 。
不久之后,夏官尚书王孝杰率军队抵御吐蕃的入侵 。张仁愿当时是监军,因为和王孝杰关系不太好,就派人去向皇帝告王孝杰的状 。因此,王孝杰被夺了官职 。张仁愿则升为侍御史 。
唐中宗任命张仁愿为左屯卫大将军、检校洛州长史 。当时,洛州的粮价飞涨、有很多盗贼 。张仁愿到洛阳当官后,把抓到的的盗贼全部乱棍打死,尸体全部摆在府衙门前 。远近的百姓没有不害怕的,从此只会没有人再敢偷抢了 。唐高宗时的洛州刺史贾敦颐也是政绩突出,所以当时的人都称赞他们道:“洛州有前贾后张,可敌京兆三王 。”
当时,朔方军和突厥以黄河为界,而在黄河的北岸有一座拂云祠 。突厥人每次出兵,都要在拂云祠里祈祷,然后再出兵打仗 。在默啜统帅全军去攻打一个部落的时候,后方的兵力空虚 。张仁愿就上奏朝廷,请求乘机把漠南之地给夺回来,然后沿这黄河的北岸修筑三座首尾相应的受降城,来断绝突厥入侵的道路 。
【既是宰相也是名将,张仁愿功绩令人佩服】奏章送到京城后,唐中宗召集了很多大臣商议对策 。太子少师唐休璟表示反对,并说:“很久以来,朝廷都是守着北边的黄河,现在在敌人得腹地修筑一座城,兴师动众,劳民伤财,最终只怕还是要被敌人占领了 。”张仁愿执意请求,最终得到中宗同意 。
张仁愿又上书请求把戍边一年得士兵留下来继续修城,加快工程进度 。当时有二百多咸阳籍士兵不愿筑城,集体逃走,结果被张仁愿抓回来,全部在城下斩首 。从此之后,筑城军民没有不尽心尽力的,只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就把三城全部筑成 。
张仁愿筑受降城时,没有设置守备得设施 。曾经有人问道:“边城没有防守设备,行吗?”张仁愿说:“打仗贵在攻取,不应该退守 。如果敌人打到这里,就应当全力出战抗击,敢回头望城的人都该斩杀,何必设置守备,养成退守的习惯呢!”后来,常元楷接任朔方军总管,开始修建守城得设备,议论得人更推重张仁愿而轻视常元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