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状元一句什么话让慈禧失声痛哭?

张謇这样的态度却受到慈禧太后的青睐 。从1907年春开始,他受到慈禧太后4次召见,最高统治者希望从他那里得到真实有效的反馈信息和有益建言 。据他后来的回忆,慈禧太后多次“语及时局之非,不觉泪下 。”张謇直言官制的混乱和行政效率的低下,以及为推行新政筹措资金,国家财政陷入两难的窘境,还如实陈述税收加重,官吏盘剥,怨声载道等世情 。又言及海外留学生对国内官员腐败和宪政进程不满,纷纷拥护革命,民心涣散令人震惊 。慈禧太后闻此不禁失声痛哭 。
网络配图
张謇曾直面向慈禧太后问道:改革是真还是假?太后愕然:因为国家形势不好才着手改良,改革还有真假不成?她在张謇面前毫不掩饰自己的心力交瘁:“我久不闻汝言,政事败坏如此 。你可以问问皇上,现在召对臣工,不论大小,甚至连县官也时常召见,哪一次我不是用言语以求激发天良,要求他们认真办事?万不料全无感动!”其实慈禧太后在新政中、在宪政改革中也是大体跟着革新的潮流往前走,她的作用就在于利用她的铁腕和权力保证了大局的平衡和稳定 。1908年11月14日,37岁的光绪皇帝拖着久病的身躯在孤寂之中离开人世 。第二天,74岁的慈禧太后也随之去世 。慈禧太后时代正式宣告结束 。
光绪二十年,是慈禧太后六十岁 。为了祝贺她六十寿诞,皇宫里头特地设立了个规矩:这一年要增考一期恩科状元 。本来状元是三年考一科,这次它不受这个三年之限 。这一年去考的人也不少,在初考的时候呐,张謇考的六十名贡士 。在京城,从乡试、会试一直到殿试,一共化了三十五天 。在这三十五天当中,张謇也认识了不少人,这里头最重要的一个是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和先生 。他对张謇比较了解,晓得他有学问,也想成全他 。正好他这时又考了六十名 。翁先生就向慈禧太后建议,今年这恩科要打破常规,要选一名有久远纪念的人当状元 。
网络配图
慈禧就问:怎么为久远呢?他说:依臣之见,往年是第一名贡士当状元,今年就以六十名贡士为状元,以示太后的六十寿诞之庆 。慈禧一听说:哎,倒有些道理 。但并没有最后表示可否 。后来,翁同和就找考相公布臵:?慈禧太后过六十大寿,你们所有考相公都要送礼品,这个礼品不要你们送钱财,而是要你们每人送一个条幅 。
话说西太后六十大寿,六十名进士都要写对贺寿 。张謇想,太后六十大寿,自己又是第六十名进士,应该把这名次的六十跟太后寿庆的六十联起来才好 。他主意拿定,摆开文房四宝写起来 。写的是:
太后寿诞六十花甲轮流转返老还童千千岁
佛祖治国二圣临朝天地应大清江山万万年
写到底,年字的最后一笔,落笔时高了些,成了出头的年 。
六十大寿前一天的晚上,西太后在百官陪同下前去观赏贺幛贺联 。
网络配图
贺幛贺联全部挂在乾清宫贺寿的厅堂里,张謇的一幅,挂在第六十位进士的位臵上 。西太后从头看起,当看到第六十幅时,眼睛突然一亮:噫,这是谁写的?龙飞凤舞,不但字写得好,内容也好 。六十花甲轮流转,让我六十岁之后从头活起,又把佛祖、二圣用得恰到好处 。不是有人反对老娘垂帘听政吗?此联说我垂帘听政应天顺人,惟其如此,才使大清江山万万年哩 。西太后一看落款地方的名字,忍不住脱口而出:好!好!只是这‘年’字出了头,好象多了一点,不知是何道理 。张謇就站在一旁,他看得清楚,听得明白,连忙跪地叩头,说:启奏太后,‘年’字头上本无点,只缘玉帝施恩典,敬祝太后福寿添,百姓人家出头年 。出头年乃民间俗语,意思是苦日子好容易过去,从此步入好光景 。此话好象醮了蜜糖,西太后听了,三条钥匙挂胸前开心开心真开心,嘴巴更像笑口常开的弥勒佛:哈哈——倒有状元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