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词声声慢 李清照声声慢原文( 二 )


挥霍
捧着一杯淡酒,这一天,乌云低低,寒风凛冽,忽然听到一只孤雁的哀鸣 。哀怨的声音直冲云霄,又一次划破了诗人未愈的伤口,一只白鸳鸯的头失去了同伴 。人们感叹:唉,燕儿,你好伤心好苦 。你和我一样是老年丧偶吗?和我一样,余生都要独自面对万里山和千山黄昏吗?妄想之下,泪眼朦胧中,突然觉得孤雁就是之前给自己发过情书的人 。无奈花落,似曾相识燕归 。旧爱使者还在,秋娘和萧郎却死了,分开了,人和鬼各有各的路 。物是人非,人是要先倾诉后哭泣的 。这个异想天开的想法,包含着无限难以言说的悲哀 。

此刻看到那些菊花,才知道花儿已经枯槁,满地红,没有当年的风雅,也就是“东篱下酒暗香,黄昏后袖” 。词人想:当年先生在世,吟诗作赋,整理古籍的日子多美好啊,现在呢?在这无尽的孤独中只剩下我一个人 。所以,物是人非,人是完全不同的 。“旧天气,旧衣服,只有感觉,不像过去了 。”一个人在孤雁和菊花前,更觉凄凉 。有着甜美的双手和脸颊,泪水充满了她的眼睛 。害怕黄昏,面对白天 。面对这阴沉沉的一天,怎么能熬到黄昏?让漫长的孤独更加可怕 。一个人,连时间都开始变慢 。
(干燥的)土地
好不容易等到黄昏,又开始下雨了 。一点一滴,淅淅沥沥,无边的丝雨薄如忧愁,弄得人们心里更加烦闷 。看到屋外的两棵梧桐树,虽然在风雨中相互扶持,相依相偎,但一个人却要荒凉得多 。

风雨,孤雁,菊花,梧桐,眼前的一切,让诗人的哀愁重叠,直至无可估量,不知如何形容,难以表达 。于是诗人不再用任何的比较,任何的渲染,任何的赋比兴,直截了当地说:“这一次我怎么得了一个悲字?”简单,反而让你觉得更精彩,更有魅力,更有嚼劲 。相比之下,就连李渔的“你问我能有多少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略显黯然失色 。一江春水虽不尽,毕竟可以形容 。不过诗人的忧郁溢于言表,自然好一点 。

以前对这个词的评论,特点是前三句有一系列的叠字 。但只注意这一层,必然会掉皮 。歌词描述了主角一整天的悲伤心情,却是以“寻寻觅觅”开始 。看得出来,她一起床就感到无聊和失落,于是四处张望,仿佛在海洋中游荡的人要抓住什么东西才能得救,希望能找到什么东西来寄托她空虚拟的孤独 。下面这个“荒芜”就是“寻寻觅觅”的结果 。它没有找到任何东西,而是被一种孤独冷清的气氛所打击,这让我感到悲伤和担忧 。然后我又写了一句,“惨了,惨了” 。仅这三句话,一种悲凉刺骨的气氛就笼罩了整篇文章,令读者屏息凝神 。这就是中间感觉生成,又要赶紧吐出来的所谓“停不下来”的结果 。

“乍暖还寒时”这句话也是这个词的难点之一 。这个词是秋天写的,但是秋天的气候应该说是“乍暖还寒”,只能用初春的天气来“乍暖还寒” 。这是写一天的早晨,而不是一个季节的等待 。秋天的清晨,朝阳出来,所以说是“乍暖还寒”;然而,晓寒仍然是沉重的,秋风刺骨,所以人们说它“仍然寒冷” 。关于“时”字,有人认为古汉语中应解释为“季节气候”;但柳永《咏渔乐》云:“风息时,昼景清幽,新时也 。”从阴雨天到新的一天,时间相对较短 。可见“时”字在宋代与现代汉语无异 。“最难休息”这句话和上面“寻寻觅觅”这句话遥相呼应,说明我从一大早就不知道该干什么了 。
捡起
下面的“三杯二盏酒,你怎么打得过他?”正符合上面的“冷暖” 。古人早上在石矛开始饮酒,也称为“撑头饮酒” 。在这里,说喝酒是借酒消愁的好方法是不成立的 。至于下文《雁过》中的“雁过”,是南方来的秋雁,过去在北方见过,所以“虽悲,却是故人” 。《唐宋诗词选》云:“雁过不相识,却说旧日相逢者,皆思乡 。赵佗《冷塘》:‘故乡无限,一只雁抵南塔 。’意思接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