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口相声找糖台词 马三立的单口相声问路的台词

相声大师侯先生曾经对相声中讽刺和调侃的限度提出过自己的看法 。他认为“相声经常讽刺各种人物,但演员要时刻抓住讽刺,不失其真实性;如何讽刺要有一定的深度,要合理,要地道 。总之,相声是善待他人的 。如果是‘可笑又辱骂’,那就不是相声,也不是艺术,所以没人会买票坐在台上听你说相声 。”

单口相声找糖台词 马三立的单口相声问路的台词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讽刺人生才是真正源于生活的相声 。讽刺的是,人在特定环境下的行为 。只有把握好反讽与嘲讽的恰当标准或限度,让欣赏者理解并接受演员的表演,才能达到反讽的目的 。所以人物性格一定要地道,包袱的组织结构和表现手段要合理合理 。
鲁迅先生说,“讽刺的生活是真实的,不一定是曾经是这样的事实,而一定是将要是这样的事实 。”
经典相声《买猴》的作者何驰先生回忆了这部作品的创作过程 。在一次聊天中,有人说某公司买猴子香皂,结果买了两只猴子 。他一听就觉得这是一个相声可以用的题材,脑海里就浮现出马大哈的形象,很快就以此为载体创作出了作品 。
虽然《买猴》的情节离奇荒诞,但主题的现实意义是积极的 。摩诃的性格在生活中很典型,生活中随处可见他做事马虎的样子 。每个人身边都有相似的人,所以用相声的形式表现出来,观众是合理的,也是可以接受的 。
河池先生说:“买猴的合理性在于人品的真实 。”人物的思想和性格是真实的,规定的场景是有生活依据的 。观众不会认为买猴子是“曾经存在的事实”,而是接受“将会存在的事实”,心理上包容但不拒绝可笑的艺术夸张 。
马李三先生说,“让生活从现实生活出发,力求表演的真实性,让相声艺术不要成为一个会笑的娃娃,而要有一个微笑的生活 。”
反讽的真实性在于它立足于生活的真实背景,需要关注生活的道理,有意义,有理有据 。侯老师表演《夜行》,讲晚上骑自行车点灯的负担…
没有灯可以吗?
乙:啊 。
买一个纸灯笼 。
b:纸灯笼不好拿!
答:反正他也不能说我没有灯 。
看看这尴尬的场面
答:五毛钱买个纸灯笼,点上,上车,一手拿着——
你为什么拿着一只手?
一手提着灯笼 。
b:这些悬挂工作都是你做的 。
答:刚上车,一辆脚踏三轮车冲我喊:“喂,下来!”下来吧!“我心说,你能在那儿老实一会儿吗?他还大喊,“开灯!”“你是不是瞎了,看不见这道光?”他喊道,“开始了!”“胡说!那不是叫灯吗?你看我,我一看就赶紧下来 。
乙:丢了吗?
连指甲都在燃烧 。
你觉得怎么样?下来推一下 。我们走吧 。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道路街道狭窄,路灯昏暗,交通法规要求夜间骑车要亮灯,符合实际情况,有是非之辩的依据 。剧情设定、人物、动作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观众觉得他们有相同或相似的生活经历,构成了相互适应的关系 。骑着纸灯笼的自行车的艺术夸张,原则上可以被认可和接受,他们袖子上燃烧的包袱响了起来 。
郭德纲的相声有许多看似荒谬的包袱,但它们很可能发生在日常生活中 。比如相声《我的一生》,说的是一个富人世界的学长成功抢了一家银行,抢完拿了几百万人民币,开车上了北三环 。当时是下午5点多,正是北京下班的高峰期 。警察骑着滑板车过来的时候,学长还卡在那里 。类似此案的新闻多次见诸报端 。
我有生之年还有一个案例,说的是为了增加国家收入,让国家的钱更多,郭德纲决定自己印一些圆点,于是找朋友算了一笔账,大概的比例是1元人民币50元 。老郭整夜都在想这件事 。他对我撒谎了吗?2015年有个新闻,山东居然有人花18万做了16万假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