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玄同的思想是什么?钱玄同人物生平简介

1887年(清光绪十三年)九月十二日出生于浙江吴兴(清湖州府归安县) 。
1904年(光绪三十年),时年18岁,在湖州剪辫,与友共办《湖州白话报》,封面上只写“甲辰年”、不书光绪三十年,以示不遵清代王朝 。
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赴日本早稻田大学习师范,与章太炎、秋瑾等人交往 。次年入同盟会 。
1908年(光绪三十八年),始与鲁迅、黄侃等人师从章太炎学国学,研究音韵、训诂及《说文解字》 。
1910年(宣统二年)回国后曾任中学教员、浙江省教育总署教育司视学、北京高等师范附中教员、高等师范国文系教授、北京大学教授、《新青年》编辑、北平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和系主任等 。他率先在《新青年》上发表致陈独秀的白话信,并敦请他人用白话作文 。
1911年(宣统三年),辛亥革命后,钱玄同先在杭州教育专署任科员、视学 。
1913年(民国二年)到北京,任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及附属中学国文、经学讲师 。
1915年(民国四年),就任该任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文部教授,兼任北京大学文字学教授 。
1917-1927年,兼任国立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导师 。同年他向陈独秀主办的《新青年》杂志投稿,倡导文学革命,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揭幕人之一,成为倡导新文化,攻击封建主义,提倡民主、科学的勇士 。
钱玄同从1913年到北京高等师范执教,连续在北京师范大学任专任教授二十余年 。他讲授的课程,以音韵学为主,还有“说文研究”、“经学史略”、“周至唐及清代思想概要”、“先秦古书真伪略说”等 。并长期任国文系主任 。
1917年(民国六年),加入中华民国国语研究会为会员,会长是蔡元培 。该会宗旨是研究本国语言选定标准,以备教育界采用 。兼任教育部国语统一筹备会常驻干事,致力国语运动 。他在《新青年》上发表《对文学刍议的反应》,激烈反对作文“用典”即 。他说:“凡用典者,无论工拙,皆为行文之疵病 。”他提出“文学之文,用典已为下乘;若普通应用之文,尤须老老实实讲话,务期老妪能解,如有妄用典故,以表象语代事实者,尤为恶劣 。”
1918年(民国七年),《新青年》也在他的倡议和影响下第4卷第1号开始用白话文出版 。同年,钱先生成为《新青年》的轮流编辑之一 。在这期间,他曾动员鲁迅给《新青年》写文章 。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就是钱玄同催促他写出的头一篇作品,并且头一次用鲁迅作笔名 。
【钱玄同的思想是什么?钱玄同人物生平简介】1919年(民国八年),他成为“国语统一筹备会”的会员,并任常驻干事 。同年,中华民国国语研究会出版了《国音字典》,最终由教育部公布成为教育标准,钱玄同起了关键作用 。
1920年(民国九年)2月1日,钱玄同在《新青年》第六卷第三号发表《减省汉字笔画的提议》一文,提出:“对于汉字形体的改良……选取普通常用的字约三千左右,凡笔画繁复的,都定他一个较简单的写法 。”钱玄同抄用的简体字,大部分是固有“拟体字”,新造字则不多 。但不论造新的还是采旧的,钱玄同抱定的“唯一主张”是:减省笔画 。钱玄同通过学术的方法,以学理来阐明注音字母的合理性,并以自己的专长,通过学术的途径,为推进国语尽力 。在论及“国音”、“京音”问题时,主张国语当以在现在社会上最占势力的普通话为根据,决不能以北京一隅的方言为根据 。
钱玄同认为,改用拼音字母需要10年的准备,因此他提出了十项筹备事项和五项“补偏救弊”的办法 。
1922年(民国十一年),在国语统一筹备会第四次大会上,钱玄同提出了《减省现行汉字的笔画案》,并成为“汉字省体委员会”委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