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能够发动政变重新掌权要感谢一个老太监

1860年9月,英法联军打进了北京城 。咸丰皇帝被吓得屁滚尿流,一溜烟儿跑到承德避暑山庄躲了起来,留下自己的弟弟恭亲王奕忻坐守北京城,与洋大人们讨价还价 。作为满清历史上第一个被赶出京城的皇帝,咸丰的心情之抑郁可想而知 。而咸丰本就好酒好色,逃到承德后,他干脆彻底堕落,破罐子破摔,纵情于酒色之中,不管今夕是何年 。咸丰的身体本就羸弱,在承德这么一阵折腾,就死掉了 。临死之前,咸丰还有一个任务必须完成,那就是:立太子 。这个问题说容易也容易,说难也难 。容易之处在于,咸丰就一个儿子,完全没有选择的余地,没有选择就没有痛苦;说难呢,是因为这个儿子只有5岁,尚不能理政 。而且这个儿子还有一个彪悍的母亲叶赫那拉氏——也就是我们日后所说的慈禧太后 。
网络配图
自古皇帝年幼,太后容易专权 。所以汉武帝在立下太子后,就把太子的母亲给杀死了 。咸丰不可能不知道这点道理 。于是,他在立下太子后,一口气给太子弄了八个顾命大臣,替太子理政,以防后宫干政 。可是呢,他又怕大臣专权,于是就赐给慈安、慈禧每人一枚印玺,大臣们拟定的旨意,要同时加盖这两个印章,才能生效 。
这样一来,大臣和后宫互相牵制,足以保证小皇帝安然长大,然后接过权杖,亲自理政 。咸丰也许被自己的英明决定陶醉了吧?可后来的事实证明,咸丰只有小聪明,没有大智慧 。
1861年8月,咸丰在承德死后,太子即位,即同治皇帝 。咸丰生前设置的那套体制,开始正式运转 。他不会想到的是,没等慈禧开始专权,以肃顺为首的顾命大臣就开始了专权之路 。肃顺想把两宫太后的印玺都变成橡皮图章:让你盖章,你就盖章;不让你盖章,你就不要盖 。两宫太后没有反抗,因为她们没有反抗的实力 。但是,慈安只是在哭哭啼啼,慈禧却在冷眼旁观 。
网络配图
肃顺后来被砍头前,曾说道:受了那个小娘们的算计 。“小娘们”指的,就是慈禧 。很显然,肃顺本来没把慈禧和慈安放在眼里 。所以,他越来越张狂 。
这时候,慈禧开始行动了 。她想到了留在京城的恭亲王奕忻 。事实上,奕忻是一个特别有能力的人 。当初,道光皇帝立太子时,奕忻是咸丰的竞争对手 。道光一时糊涂,立了无能的咸丰 。可是咸丰心里知道,奕忻的能力要比他强太多了 。正因如此,咸丰一直防备着奕忻,在咸丰活着的时候,奕忻一直没有实权,只能替他干些擦屁股的脏活儿、累活儿 。
两宫太后垂帘听政
慈禧觉得,要解决肃顺,奕忻可用——不得不说,相比于咸丰,慈禧更有识人之明 。
慈禧把身边的心腹之人召集起来,说了一下当时的形势,然后问道:我有一道秘诏,谁能给恭亲王送去?
这时,一个外号叫做“苏老牙子”的老太监挺身而出 。苏老牙子本来是咸丰皇帝的贴身太监,对皇族忠心耿耿 。慈禧大喜 。可是当时的承德行宫,完全被肃顺所控制,信是送不出去的 。于是,慈禧写了一个简短的纸条,苏老牙子把它卷成水烟的纸捻子,逃过卫兵的检查,把它送了出去 。
网络配图
收到慈禧的密信后,奕忻快马加鞭,以奔丧的名义奔赴承德 。在承德,奕忻与慈禧密谋许久,定下了对策 。等到肃顺等顾命大臣扶着咸丰的灵柩回到北京后,早就控制了北京城所有兵力的奕忻,与慈禧一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动政变,逮捕了肃顺等人,史称“辛酉政变” 。之后,慈禧开始垂帘听政,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 。
可以说,没有“辛酉政变”,就没有日后大权在握的慈禧 。而这次政变成功的关键,是慈禧写给奕忻的那封密信 。所以,慈禧真该好好感谢送信的那个老太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