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钩弋夫人故事咸丰帝驾崩前缘何不杀慈禧?

咸丰十年九月初五(1860年10月18日) , 英国军人纵火焚烧圆明园 。此刻 , 大清帝国的咸丰皇帝早已不在北京城 , 他已较为安全地逃往塞外的热河行宫 。热河(承德)虽可苟安 , 但帝国南方有太平军 , 北方有洋鬼子 , 章由烂摊子一大片 。更为严重的是 , 咸丰离驾崩已然不足一年 , 他首先要考虑的是皇位继承的问题 。
咸丰只有一个儿子载淳 , 本不存在权力交接的隐患 , 但载淳有一个强势的妈——慈禧 。在驾崩之前 , 该如何处置懿贵妃(慈禧) , 成为咸丰的当务之急 。逃到热河之后 , 咸丰羸弱的体质愈发吃不消 , 而懿贵妃趁机参与朝政的野心 , 也被他看在眼里 , 记在心上 。
鉴于历朝历代后宫干政的危害性 , 清代皇帝对后妃涉政非常敏感 , 咸丰也不例外 。但他身体不济 , 只能既让慈禧去批阅一些奏章 , 又时刻防范她过多的参政议政 。可是 , 咸丰的健康每况愈下 , 懿贵妃却不加收敛 , 处处出头 , 指点江山 , 使得咸丰欲废之而后快 。
【效钩弋夫人故事咸丰帝驾崩前缘何不杀慈禧?】网络配图
据当时官员潘祖荫的笔记所载 , 在承德 , 咸丰曾对心腹宠臣肃顺说 , 他马上会效仿“钩弋故事” 。钩弋是一个女人 , 乃汉武帝晚年的妃子 , 被封为“钩弋夫人” 。她为汉武帝生下太子刘弗陵 。汉武帝死之前 , 刘弗陵才七八岁 , 而钩弋夫人正当青春 。为了防止太后与外戚专权的局面出现 , 汉武帝果断地赐死钩弋夫人 , 永绝后患 。
显然 , 近两千年前的钩弋夫人 , 此刻便是懿贵妃 。《清稗类钞》也清楚地写到咸丰要主动效法汉武帝 , 除掉懿贵妃 。但是 , 后来民国时期的文人黄秋岳在其笔记体史料汇编中却说 , 有一次 , 懿贵妃不按圣旨办事 , 独断专行 , 咸丰很生气 , 便偷偷地向肃顺诉苦 。肃顺很直接地建议咸丰 , “请用钩弋故事” 。后来 , 李翰祥大导演的《垂帘听政》 , 也用了这个“段子” 。
不管效法钩弋故事是咸丰主动提出来的 , 还是肃顺的首倡 , 已成历史之谜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 , 咸丰皇帝呆在承德的最后时光 , 总是在心里琢磨 , 要不要杀懿贵妃 。
对于肃顺来讲 , 他当然乐见懿贵妃做第二个钩弋 。肃顺与懿贵妃势不两立 , 早已公开化 。懿贵妃作为皇帝独子的生母 , 虽强势 , 但因清朝“后宫不得干政”的严格祖制 , 她亦不敢过早、过多地暴露自己的政治野心 。懿贵妃深谙“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的厚黑学 。
网络配图
而肃顺就不同 , 他官居协办大学士之位 , 虽是“协办” , 但因咸丰对其无比信任 , 使其比“大学士”的权力都大 , 是咸丰朝后期帝国实际上的宰相 。肃顺是爱新觉罗的宗室贵族 , 其兄端华为世袭的铁帽子王 。不过 , 这些都是次要的 , 关键是肃顺脾气暴躁 , 很少给人好脸色看 。而且 , 他作为宗室后人 , 却非常讨厌满族人 , 喜欢有才干的汉族官员 , 其门下网罗了大量汉族士人 , 堪为清代的孟尝君 。大名鼎鼎的曾国藩 , 正因有他的提携与眷顾 , 才能施展拳脚 , 与太平军厮杀鏖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