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后主李煜的嫔妃窅娘金莲舞

窅娘(yǎo niáng)是南唐后主李煜嫔妃 。她善舞 , 用裹足取悦后主 , 后主对其甚是欣赏 , 南唐唐镐曾写一对联写窅娘舞“莲中花更好 , 云里月长新”只是很快南唐灭亡了 。窅娘出身贫寒 。她本为采莲女 , 十六岁被选入宫 。据说是混血儿 , 所以眼睛和中原人不太一样 , 故名“窅娘” 。
历程
用白帛裹足 , 身轻如燕 , 创金莲舞 。进南唐宫 , 李煜便单独召见 , 看她跳采莲舞 , 见其双目深凹而顾盼有情 , 便为取名“窅娘” 。窅娘善跳金莲舞 , 据说她跳舞时好像莲花凌波 , 俯仰摇曳之态优美动人 , 最有意思的是她用白帛裹足 , 把两只脚都缠的很小 , 跳舞时就在一朵莲花形状的舞台上 , 因此很受李煜的宠爱 。所以后来宋朝以及后面几朝的妇人均以裹足为美 。
评价
妇女缠足到后来日益变本加厉 , 不断地在「小巧」上下功夫 , 小到根本无法站立 , 反而成为美的极致 。《笠翁笔记》中曾提到明代有一位姓周的宰相 , 以干金购一丽人 , 名为「抱小姐」 , 她的脚小到寸步难移 , 每次行走都必须别人抱着走 。李笠翁于是大发议论:「选足一事 , 如但求窄小 , 则可一目了然 , 倘若由粗以及精 , 尽美而思善 , 使脚小而不受小脚之累 , 兼收脚小之用 , 则又比手更难 , 皆不可求而可遇也 。因脚小而难行 , 动必扶墙靠壁 , 此累之在己者也 。因脚小而致秽 , 此累之在人者也 , 其用维何?瘦欲无形 , 越看越生怜惜 , 此用之在日者也;柔若无骨 , 愈亲愈耐抚摸 , 此用之在夜者也 。
李笠翁的观点仍不脱欣赏的范围 , 事实上缠足之风 , 自宋代风行以后 , 顿使我国妇女变成娇弱伶仃的模样 , 一个动辄扶墙靠壁的母亲 , 如何能够教养出英武剽悍 , 斗志昂扬的儿女 。后来蒙古人入主中原 , 明朝把蒙古人赶走 , 紧接着满州人又入关 , 汉民族连连失势 , 未尝不与缠足有关 。蒙古人和满洲人对缠足莫不推波助湖 , 运用各种手段鼓励汉人保持缠足的风习 , 但他们自己的妇女却大脚蹁蹁 , 来去如风 。
影响
缠足自窅娘算起 , 整整流行了千年 , 如今虽然已经彻底草除 , 然而今日的芭蕾舞 , 仍是仿效窅娘当日的婀娜凌去姿态 , 而妇女高跟鞋无论从哪个方面讲都与缠足相同 , 真是但求玉立婷婷 , 挺胸凸臀 , 款摆柳腰 , 婀娜多姿 , 管它伤筋动骨 , 摧残肢体 。
由于李煌的异想天开 , 窅娘的实地执行 , 使他们与当年的萧宝卷和潘玉儿更进了一步 。这种摧残肢体的作法 , 罪在李后主 , 因此有些因果论者 , 都说李后主归宋之后 , 被宋太宗以「牵机药」毒死 , 死时四肢曲缩像在牵机 , 就是他设计女子屈缠双足的报应 。
【南唐后主李煜的嫔妃窅娘金莲舞】有年元宵 , 在皇宫正殿中李后主用黄金凿成一座莲花 , 绕以珍宝璎珞 , 光辉夺目 。那莲花的中心 , 又生出一朵品色瑞莲来 , 细乐声中窅娘在上面翩然起舞 , 李后主与周后并肩欣赏 。事实上在李后主的心中窅娘也不过比较特殊的歌伎而已 , 真正令李后主倾心相爱的还是大小周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