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烈祖李昪的养父:徐温的生平事迹简介

徐温(862年-927年11月20日) , 字敦美 , 海州朐山(今江苏东海)人 , 五代十国时期吴国大臣 , 南唐烈祖徐知诰(李昪)的养父 。
功升谋议
徐温 , 字敦美 , 是海州朐山(今江苏东海)人 , 青年时以贩盐而为强盗 。杨行密在合肥起兵时 , 徐温隶属其帐下 , 与杨行密共同起事的刘威、陶雅等人 , 号称三十六英雄 , 但唯独徐温未曾有战功 。
天复二年(902年)六月 , 杨行密发兵讨伐朱温 , 以副使李承嗣暂时主持淮南节度使府中事务 。军吏想要用大船运送军粮 , 时任都知兵马使的徐温说:"运路很久没有通行 , 芦苇堵塞 , 请用小艇 , 也许容易通行 。"军队到达宿州 , 适逢久雨不停 , 载重的大船不能前进 , 兵士面有饥色 , 然而小艇先到 。杨行密因此认为徐温才能出众 , 开始与他商议军事 。
天复三年(903年)八月二十五日) , 杨行密派润州行营招讨使王茂章攻打安仁义 , 没有攻克 , 于是派徐温率兵会同攻击 。徐温改换所率军队的衣服旗帜 , 都像王茂章的军队 , 安仁义不知道对方增加军队 , 再次出战 , 徐温奋力攻击 , 把安仁义打败 。同年九月 , 杨行密要诛杀朱延寿等人 , 徐温采纳其门客严可求的计策 , 让杨行密假装眼睛有病 , 事情成功之后 , 徐温因功升任右衙指挥使(一作右牙都指挥使) , 开始参与谋议 。
袭杀张颢
【南唐烈祖李昪的养父:徐温的生平事迹简介】天佑元年(904年)八月 , 宣州观察使台蒙去世 , 杨行密任命其子牙内诸军使杨渥为宣州观察使 。徐温对杨渥说:"吴王卧病 , 而令嫡子出藩 , 这一定是奸臣的阴谋 。他日召您回来 , 不是我派遣的使者及吴王的令书 , 千万不要立即回来!"杨渥哭着道谢而上路 。
天佑二年(905年) , 杨行密病重 , 平生的旧将都在外作战或防守 , 只有徐温一人在内 , 于是参与拥立杨渥之事 。同年十一月 , 杨行密去世 , 杨渥继位 。
天佑四年(907年) , 徐温与左衙指挥使张颢发动政变 , 共掌军政 , 杨氏大权旁落 。天佑五年(908年) , 徐温与张颢弑杀杨渥 , 不久与张颢有矛盾 , 派钟泰章袭杀张颢 。钟泰章同意后 , 挑选三十名壮士 , 宰牛烹羊 , 刺血立誓 。徐温还是怀疑钟泰章不果断 , 半夜派人试探钟泰章的意图 , 佯装对钟泰章说:"徐温上有老母 , 害怕事情不成功 , 不如暂且中止 。"钟泰章说:"话已经说出口 , 难道还可以停止吗?"徐温于是放下心来 。第二天 , 钟泰章刺杀张颢 , 徐温趁机将纪祥等人全部杀掉 , 并把弑杀杨渥之罪嫁祸给张颢 , 将这些事禀告杨渥的母亲史氏 。史氏胆战心惊地哭着说:"我儿子年龄小 , 居然遭到这样的祸乱 , 若能保护我们全家归还合肥 , 就是你的大恩大德 。"
独揽大权
徐温杀张颢之后 , 拥立杨行密次子杨隆演继位 。从此徐温一人独揽大权 , 后逐步翦除杨氏旧将势力 。徐温拥立杨隆演后 , 升任升州刺史 , 并在金陵训练水师 。大将李遇对徐温的专权很愤怒 , 说出不恭敬的话 , 徐温派柴再用在宣州诛杀李遇 。杨行密的旧将人人自危 , 徐温假装卑下 , 见到这些人如同见到杨行密 , 恭谨备至 , 诸将方才放心 。天佑八年(911年) , 徐温升任行军司马、润州刺史、镇海军节度使、同平章事 。天佑十年(913年) , 派遣招讨使李涛进攻吴越 , 会战临安 , 副将曹筠投降吴越军 , 李涛战败被俘 。徐温暗中派人对曹筠说:"我用你为将 , 你军有所求 , 我没有给你 , 这是我的过错 。"并赦免曹筠的妻子儿女 , 不仅不杀 , 还厚待他们 。同年秋天 , 吴越进攻毗陵 , 徐温与之战于无锡 , 曹筠被徐温以前的话所感动 , 临战奔归徐温 , 于是打败吴越军 。天佑十二年(915年) , 徐温受封齐国公 , 兼任两浙招讨使 , 开始镇领润州(今江苏镇江) , 以升、润、宣、常、池、黄六州为齐国 。徐温居住升州 , 设立大都督府 。天佑十四年(917年) , 徐温迁治金陵 , 以其子徐知训在广陵辅佐杨隆演 , 但大事都是徐温遥为决定 。徐知训被朱瑾杀死 , 徐温的养子徐知诰(李昪)从润州先入广陵 , 得专政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