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承恩写西游记是为了在幻想中感化敌人吗( 二 )


图片来源于网络
吴家原本是学官之家,吴承恩的曾祖和祖父都曾为官 。后来祖父病逝,祖母只好带着吴承恩的父亲回到家乡淮安,那时其父才只有四岁,家中没有积蓄和收入,生活越来越穷困 。吴承恩出生的时候,家庭就是这样经济困难、人丁凋零的情况 。
吴承恩虽自幼聪慧,但其实他早年生活很不平顺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生活的困顿和多年科考不中,让他加深了对官场科举腐败和封建社会黑暗的认识 。尽管后来补得一个岁贡生,然而那时他已年近五十,且此后的官场之路也是坎坷艰辛 。直到1558年,他因被人诬告,愤而辞官去,拂袖归故里 。
吴承恩辞官后的晚年生活并不平稳,生活依然穷困潦倒,境遇拮据,曾辗转到过杭州、南京等地靠卖诗文谋生 。也就是在此期间,他完成了《西游记》的后续部分,使得这本著作得以问世 。这样一位伟大的小说家,在生活上却有着如此艰辛的境遇,令无数人感到难过和心酸 。
官场生活对待他已经如此的不平顺,可在现实生活中,痛苦依然没有减少 。吴承恩曾有一个儿子凤毛,可惜后来夭折了 。丧子之痛加上晚年无儿无女,景况甚是凄凉,他终回到淮安老家安养,后无病而终,享年八十二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