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真相:刘关张竟然并未桃园三结义?

导读:《三国演义》中 , 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人尽皆知的故事情节之一 , 也是后来许多精彩桥段的基础 。每当人们提起刘备、关羽和张飞 , 人们总是会想到他们祭告天地 , 焚香而拜 , 结为异姓兄弟的故事 。那么历史上的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是否真有其事呢?
越是深入研究历史 , 这种现象就会越多 。因为 , 事实虽然客观存在 , 但历史是人写的 , 人们永远只能从现有的知识型来认识历史 , 而知识型本身也是历史的 。因此 , 前人所留下的东西是否真实 , 是值得商榷的 。更何况 , 中国古代历史的写作 , 往往把“教化”作为最重要的目标 。为了传达“正确”的政治意识、伦理道德 , 史书中歪曲不实或者语焉不详之处比比皆是 。
网络配图

刘关张并未“桃园三结义”
在《三国演义》中 , 桃园三结义是第一个着名的故事 , 也是后来许多精彩桥段的基础 。提起刘备、关羽和张飞 , 人们总是会想到他们祭告天地 , 焚香而拜 , 结为异姓兄弟的故事 。那句“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 , 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誓词至今还流传在中原大地 , 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 。后来中国社会流行的结拜异姓兄弟的风俗 , 在磕头换帖“义结金兰”的誓词中 , 总少不了桃园结义中的这两句话 。可见 , 刘、关、张生死与共的深情 , 已深深地根植入中国人的心中 。
那么历史上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是否真有其事呢?
虽然人们把视为义结金兰的榜样 , 但是历史的真相却是三人并没有结义 。三人结义其实是《三国演义》作者根据民间传说以及小说情节内容所需而编造出来的 。
理由一:《三国志》、《资治通鉴》等正史中从未提及此事 。
《三国志·关羽传》记载 , 刘备在乡里聚合徒众时 , 关羽、张飞就已投其门下 。刘备后为平原相 , 与关、张二人“寝则同床 , 恩若兄弟 。而稠人广坐(人多的地方) , 侍立终日 , 随先主周旋 , 不避艰险” 。关羽还说了一句话:“吾受刘将军厚恩 , 誓以共死 。”
从以上两句话中可以看出刘、关、张三人关系密切 , 休戚与共 , 患难相携 。关羽、张飞二人对刘备忠心耿耿 , 在人多的地方终日侍立在刘备左右 , 保驾护航 , 不避艰险 。但此句只说三人“恩若兄弟” , 未见得是结拜兄弟的关系 。关羽那句话进一步确定 , 三人未结拜 , 因为他称刘备为“刘将军” 。
《三国志·张飞传》也记载:张飞年轻时和关羽一起事奉刘备 , “羽年长数岁 , 飞兄事之” 。其中 , 只提到张飞把关羽当兄长一样看待 , 未提刘备 。而把比自己年长的人当做哥哥来看待 , 称呼某人为“哥哥”并不见得就是拜把子兄弟 。
《三国志·刘晔传》中记载:关羽大意失荆州 , 被东吴人杀害后 , 魏文帝曹丕问群臣刘备会不会出兵伐吴 , 为关羽报仇 , 侍中刘晔回答说:“刘备和关羽‘义为君臣 , 恩犹父子’ , 关羽被杀害 , 如果刘备不能为他报仇 , 对关羽的恩义就不算全始全终了 。”刘晔形容他们的私人关系为“恩犹父子” , 连“兄弟”二字都未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