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为什么要唯才是举,看完才知道什么是聪明人?

公元210年(建安十五年),曹操下《求贤令》,提出“明扬仄陋唯才是举”,以此作为他的用人准则 。其实曹操在这以前早就反对以门第和德行作为选官标准 。公元203年(建安八年),他发布了《论吏士行能令》,批判了选官重“德行”不问“功能”的议论,而提出“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的用人标准 。
继210年提出“唯才是举”政策后,于217年(建安二十二年),更发布了《举贤勿拘品行令》,在令中甚至提出对那些虽“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者,要尽皆举荐,“勿有所遗” 。曹操的“唯才是举”政策有重大进步作用 。(1)打破了东汉以来世家大族把持政权,垄断仕途的局面 。
曹操虽笼络了一些豪强大族势力,但他却又奉行打击豪强大族的政策,“重豪强兼并之法” 。“唯才是举”的用人政策是他整个打击豪强大族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他一方面“唯才是举”,另一方面还杀掉了一些大族名士派,如孔融、杨修、魏讽等人 。“唯才是举”政策对世族在政治上是一个严重打击 。(2)扩大了曹操统治集团的范围,增强了曹操政权的基础 。
在“唯才是举”政策下,一大批有才能的中小地主分子被吸收到曹操政权中去 。如“拔于禁、乐进于行阵之间,取张辽、徐晃于亡虏之内,皆佐命立功,列为名将 。其余拔出细微登为牧守者,不可胜数 。”一大批中小地主有才能之士加入曹操集团,这对于刷新吏治,是有积极作用的 。
【曹操为什么要唯才是举,看完才知道什么是聪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