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配图
关于博尔济吉特氏被废的原因,按照福临当时对众大臣的说法,理由非常简单,就是皇后“无能,故当废” 。其实,这只是福临废后的借口,必有其他原因 。福临是铁了心要废后,连孝庄都挽回不了 。在侄女和儿子之间,在家务与国政之间,孝庄到底还是选择的后者,于是有了福临这样一纸诏书:自古立后皆慎重遴选,使可母仪天下 。今后乃睿王于朕幼时因亲定婚,未经选择,宫阃参商已历三载,事上御下,淑善难期,不足仰承宗庙之重 。谨于八月二十五日奏闻皇太后,降为静妃,改居侧室 。
用“未经选择”打马虎眼,盖几个大帽子,降为静妃 。这位世祖废后从此便走出我们的视野,再也难寻踪迹,不仅任何史册中再也没有出现过她的名字,就连整个东陵里都不知她魂归何处 。按理,虽即便是废后,但好歹是静妃,她应该葬在孝东陵里才对,可是找遍孝东也没有找到她的陵寝 。
这也是福临以废后的形式报复睿亲王多尔衮 。我们知道,多尔衮为“摄政王”时,以“皇父”自居,为了更有效地控制福临,便亲自为福临选定了博尔济吉特氏 。尽管福临心中不满,但慑于多尔衮的威势又不敢公开反对,只好违心随从 。当时多尔衮独揽军政大权,培植私党,排挤异己,以致关内关外只知有睿亲王一人,而不知道还有个小皇帝福临 。由此福临对多尔衮的不满情绪与日俱增 。顺治七年(1650年)多尔衮死后,福临在彻底清算多尔衮罪状的同时,又直接把对多尔衮的怨恨迁怒于多尔衮选定的皇后博尔济吉特氏身上 。
这个皇后可就倒霉透顶了,真应了一句古话:“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表面原因是说她奢侈,曾有记载说她因为吃饭的餐具中有一件不是金子做的就大发脾气,而顺治偏就是一个喜欢简朴的人,所以两个人的矛盾就开始升级 。福临自己却说因为皇后无能所以要废掉,他这个理由连下面的朝臣都有质疑,礼部员外郎孔允樾有这么一番话来回应顺治:“皇后正位三年,未闻失德,特以‘无能’二字定废嫡之案,何以服皇后之心?何以服天下后世之心?君后犹父母,父欲出母,即心知母过,犹涕泣以谏;况不知母过何事,安忍缄口而不为母请命?”
是啊,都不知道有什么错,来个“莫须有”的罪名就要废掉皇后,大清皇后一国之母难道能说废就废?可是,福临是皇上,已经没有了多尔衮挡道,皇上已经掌权了 。所以,福临废除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实际上是报复多尔衮的方式之一 。还有就是博尔济吉特氏的嫉妒心太强引起了福临的极大反感 。
福临在其所撰的《端敬皇后行状》中说博尔济吉特氏“容止足称佳丽,亦极巧慧 。乃处心弗端,且嫉刻甚,见貌少妍者,即憎恶,欲置之死 。虽朕一举动,靡不猜防,朕故别居,不与接见” 。《清史稿·后妃传》也说她“又妒,积与上忤” 。由此可见,博尔济吉特氏妒心太强,对福临的干预也是太多,使福临大为反感,进一步坚定了他的废后决心 。再就是很多人提到福临(顺治),自然的反应就是神话般的孝献皇后董鄂氏(先生著的《顺治与鄂妃》一书1986年出版),董鄂氏福临的弟媳,福临一生最爱的女人 。可以说有了董鄂氏,更加坚定了福临废后的决心 。
网络配图
可怜的博尔济吉特氏这个高贵的蒙古族女人,是她的高贵的出身成为了毁掉她一生的枷锁 。因为她是孝庄的侄女,博尔济吉特的格格,被卷入那个深不见底阴谋诡计丛生的深宫之中,面对一个没有任何感情基础的所谓的‘丈夫’,她的困境可谓多多 。但她没有积极的应对方式,而以自己的特殊身份,妒、闹、奢,再加“无能”(先生推测是满语和汉语都说不好 。),当然出于劣势 。须知,虽然你出身在高贵的科尔沁博尔济吉特家族,但你的丈夫不是别人,正是当朝的皇帝,天下最有权威的人,和他闹掰了,还能有好下场!
- 人生若只如初见的纳兰性德婚姻生活为何不幸
- 康熙为何坚称自己不是汉族人,而是纯正的满族人?
- 瞿佑为何被流放?瞿佑获罪缘由简介
- 张百熙为官三十年历任四部尚书,因为何事被太监活活骂死
- 为何古人下葬一定要在嘴里放点东西呢?再不济也要放几粒米进去
- 历史上第一个大乱世春秋战国,外族为何没有人入侵成功?
- 为何会有古语: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男不看西游,女不看红楼?
- 古代的男女幽会偷情为何还需要自己带枕头
- 西施为何被杀?竟只当成消耗吴王体力的肉弹
- 古代女子偷情为何都要自带枕头?连甄氏曹植都不能免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