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这么勤政,明朝为什么还会亡国了?

崇祯帝是明朝历史上最令人同情的形象,明明可以成一代明君,却成了一代“终结者”,老祖宗留的万世基业毁在他手里,然而历史是无情的,一个朝代就像接力赛,拿到最后一棒者总是实力“背锅”,崇祯帝以历史上最勤政的皇帝结束了他滑稽而悲惨的一生,实在令人叹息 。
评价崇祯帝时,我们先看一下他面临的是一个怎样的国家?
明朝是一个很特殊的朝代,当皇帝不理政事的时候,国家反而太平无事,像万历几十年不上朝,而明朝第十五代接班人朱由校沉溺于木匠设计,更无心打理朝政 。
当时魏忠贤和客氏串通一气,迫害锐意改革的东林党人,制造了很多冤案,激起了民愤,不断激起的民变让明朝廷受到威胁 。
不过此时最大的威胁是辽东局势,昏庸的朱由校罢免了熊廷弼,导致后金接连攻陷沈阳、辽阳,辽东陷入危急,此时熊廷弼被再次启用,他制定了三方布置策,然而王化贞却高唱反调,主张分兵把守,破坏了战局 。
阉官上蹿下跳,污蔑构陷,让熊廷弼被杀,辽东再次陷入危局 。
此时明朝步入小冰河时期,天灾不断,后来北京王恭厂一带发生了一次奇怪的巨大灾变,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 。
天启六年京师爆发大水,江北、山东出现了旱灾和蝗灾 。当年秋天,江北又发大水,河南出现蝗灾 。大江南北,民不聊生;朝廷内外,危机四伏 。
崇祯帝登基后,他面临的是一个前所未有的烂摊子,而此时他还非常年轻 。
长年宫外流放生活,让他没有得到张居正这样优秀的师资力量,甚至没学会怎么做一个帝王,就被仓促之间推上皇位 。
崇祯上台后,卯足劲要做个好皇帝,首先要轻徭薄赋,不与民争利,他第一个举措是废除阉人设立的工商税,老百姓高兴了,东林党人沉冤得雪,也高兴了,但明朝国库没钱了 。
北方催军饷催得令人头疼,明朝国库一直没钱,没军饷官兵就士气低落,所以导致了对后金战争的接连失利 。
崇祯帝可能是没受到正规教育,整个思路都是乱的,在国家像个漏雨的筛子一样到处是窟窿,崇祯帝的做法是放弃追查大地主隐瞒的田亩数(大地主交的天赋极少,这才是导致国库没钱的原因),反而向天灾不断的西北征税,难道他要逼反西北百姓么?
而北方此时洪灾、旱灾、雪灾,饥民遍地就等着政府开粥厂赈济,而明朝依然两个字——没钱 。
此时明朝腹背受敌,国内农民起义不断,关外皇太极时不时骚扰,崇祯帝下令剿贼拒虏,首要任务就是用人 。
然而用人是崇祯帝的薄弱环节,因为他是性情中人,只看喜欢不喜欢,投缘不投缘(又不是找对象?还得要看对眼的?),不看个人能力 。
兵部尚书阎鸣泰是崇祯帝用的第一人,这个人个人能力还不错,可惜崇祯帝觉得他是魏忠贤余党,即兴发配边疆 。
崇祯帝用梁廷栋,当了一年多兵部尚书,农民起义越闹越大,他让崇祯除辽饷之外再征收“剿饷”,激发了民变,后金破关后他自杀了 。
【崇祯皇帝这么勤政,明朝为什么还会亡国了?】崇祯对于屡战屡败的王在晋却是很喜欢,王在晋不但屡战屡败,判断力有问题,忠诚度也值得推敲,他曾经在一个关隘眼睁睁看金军入关,而未采取任何措施 。崇祯帝对他不忍心苛责,没杀他,然而在辽东屡建奇功的袁崇焕却被他杀了,凌迟处死,至今历史都不知道怎么定义袁崇焕,也是可怜 。
崇祯一朝最能治军的三个人分别是:卢象升、袁崇焕、孙传庭,这三个人下场都不好 。
袁崇焕被他杀了,孙传庭为剿灭李自成农民军立下大功,眼看就要胜利了,被以“恃娇”之罪被革职下狱三年之久,李自成趁机坐大,尾大不掉,成为明朝的真正的隐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