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福神秘失踪,又突然在恭王府发现

北京人常说:“到故宫要沾沾王气,到长城要沾沾霸气,到恭王府就一定要沾沾福气!”恭亲王奕訢王府的福气就来源于康熙帝御笔亲题、加盖有“康熙御笔之宝”印玺、有着“天下第一福”之称的福字碑 。
清代康熙大帝一生酷爱书法,但却很少题字,所以康熙御笔是历代皇帝笔墨中流传最少的,以致于有了“康熙一字值千金”的说法 。在今天的北京城内,除公文外,经考证的康熙题字只有3个 。除了存于恭王府中“福”字碑上的“天下第一福”,再就是高悬于故宫交泰殿的“无为”二字 。此处的“无为”包含有两重重要含义:其一,告诫君王不必过多干涉臣子作为,“无为而治”;其二,交泰殿是朝堂与后宫的分界线,告诫后宫不要干涉朝政,到此“无为” 。尽管如此重要,这块匾额之上也并未加盖“康熙御笔之宝”的印玺,由此更可见那御玺加顶之“福”的珍稀 。
康熙大帝八岁登基,九岁丧母,由祖母孝庄皇太后一手抚养长大,祖孙二人的感情自然非同一般 。而几位辅政大臣之间相互猜忌,唯有太皇太后是小皇帝最大、最可靠的支持者 。在祖母的帮助下,康熙帝擒鳌拜、平三藩,开创出了一番盛世景象 。然而,就在他意气风发的时候,孝庄皇太后却重病缠身,太医们也束手无策 。据说,康熙帝查知上古有“承帝事”请福续寿之说,意思是真命天子是万福万寿之人,可以向天父为自己“请福续寿”,遂决定为祖请福 。在沐浴斋戒三日之后,康熙帝化孝心于笔锋,一气呵成了震烁古今的“福寿”联体字,并加盖了“康熙御笔之宝”印玺,取意“鸿运当头、福星高照,镇天下所有妖邪” 。也许是康熙帝的孝心真的感动了上苍,自得到了这“福”字后,孝庄皇太后的身体竟奇迹般康复了 。有感于皇帝的一番苦心和孝心,也为了永久保存这世上独一无二的“福”字,孝庄皇太后命人将其刻石碑上,日夜抚摸,祈求多福 。而她最终以75岁的高龄离世,民间俱称这是康熙“请福续寿”带来的福缘 。
康熙大帝所书的这个“福”字,不同于民间常用的饱满方正,字形窄而狭长,为瘦(音谐“寿”),民间称之“长瘦福”,即长寿之福 。俗语说“有福必有寿,有寿必有福” 。但是,由于“福”、“寿”二字字形差异太大,自古以来还没有哪个书法家可以把“福”“寿”二字合为一字书写 。而此福字右半部正好是王羲之《兰亭序》中“寿”字的写法,成为了现存历代墨宝中惟一的将“福”“寿”写在同一个字里的福字,被民间称之为“福中有寿,福寿双全” 。由于其上加盖了“康熙御笔之宝”的印玺,因此也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惟一一枚不可倒挂的“福”字 。
【天下第一福神秘失踪,又突然在恭王府发现】更让人叫绝的是,此福与民间称作“衣禄全、一口田”的福字截然不同,其间包括了数个汉字(如下图) 。右上角的笔画像个“多”字,下边为“田”,而左偏旁极似“子”和“才”字,右偏旁像个“寿”字,故整个“福”字又可分解为“多子、多才、多田、多寿、多福”,巧妙的构成了福字的含义,极富艺术性,且意味深长,是古往今来、独一无二的“五福”合一之“福”字 。由于其中的“田”部尚未封口,因此是鸿福无边、无边之福 。孝庄太后称其为“福之本源”,民间则称其为“五福之本、万福之源” 。
康熙大帝一生政绩卓著:裁撤三藩、收复台湾、与俄国精确边界、两次亲征准葛尔,开疆拓土,正合“多田”之兆;一生有子数十,恰应“多子”之端;与孙乾隆帝各执政逾一甲子,均以高寿善终,正是“多寿”之人;康乾盛世长达一百多年,国富民强,为“多才(财)”、国泰民安则是万民“多福” 。这“多子多才多田多福多寿”的福字,不仅让受福之人得福颇厚,更令康熙这请“福”送“福”之人受益终生,因此民间称此福为“请福聚福、送福得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