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出家前是怎么样的?有着怎样的生平故事( 二 )


苦行:释迦牟尼苦行处是尼连禅河畔的优娄频罗聚落 。苦行流行于各时代,主张折磨不净的肉体达到解脱,受出家人普遍崇敬 。佛以六年时间深入极端苦行,摧残自己的身心,竟使其他苦行者以为他将丧命 。最终他认为苦行无益,因无法达到觉悟与涅槃,所以放弃 。他回忆起小时候在树下的初禅体验,认为这可能有所帮助 。他在尼连禅河沐浴,接受了牧女苏耶妲的乳糜之供 。憍陈如等五随从因此厌弃他 。这成为佛后来表达佛教立场的开端,即佛教的教义不提倡无意义的苦行 。
证觉成道
他通过正常饮食恢复了体力,来到距苦行处不远的伽耶城,不久后开悟成为“佛陀” 。此时他35岁(或31岁) 。据上座部所说,成道前,当他努力调伏自心,七年来围困他的“魔”在此时“现形” 。其“十魔军”有:色欲;不乐梵行;饥渴;贪爱;懒惰昏沉;恐惧;疑惑;毁损执着;获取奉承、荣誉与非正名声;贡高我慢 。诸天无法战胜“魔军”,也曾有修行者投降 。他以“慧”战胜“魔军” 。
关于释迦牟尼觉悟的内容,《阿含经》中的说法竟有十五种之多,较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或说由四谛而悟;或由十二因缘而悟;或四禅中得三明而悟 。作为完整系统化的四谛和十二因缘,或不视为成道内观的原形;成道所悟之“法”,以及三明的内容,都是关于缘起和寂灭的学说 。
佛陀开悟后享受于法乐中 。他感到其学说尚不能被接受和理解,有不愿说法的心理 。据上座部说,梵天王得知佛不愿说法,感觉事态严重而下凡劝请,他保证世间将会有人能够理解佛法,佛最后同意说法 。此处以婆罗门教的上帝劝请佛陀,意将佛教地位抬高到神教之上 。
初转法轮
佛静坐约一个月(期间有二商人供养麸蜜)后开始游行 。他欲寻找离开自己的五比丘 。途遇诡辩外道郁婆伽问他师从何人,他表明无所师从而成道,这位异学者只说“也许吧”,摇摇头往另一条路走了 。这里暗示为一条邪路,郁婆伽的反应象征有些人还不愿了解这种新的学说 。
他来到位于波罗奈城郊外的鹿野苑,这里距伽耶城约210公里,有野鹿自由活动,当时的宗教家聚集于此 。他找到五比丘,他们有意表示冷淡 。佛表明自己已经证悟,将示法教化 。五人持续了相当长时间的质疑,但最后认可了他并听闻教导 。他们在鹿野苑过着集体生活,五比丘一一领会了说法的内容,成为佛的首批弟子 。释迦牟尼在鹿野苑的首次说法,被称为“初转法轮” 。
这段时期说法的内容,一般认为他首先阐明“中道”,后说“四谛”或“八正道” 。对此也有很多分歧,也有人认为“八正道”或“四谛”的系统化此时并未完成 。上座部和说出世部的记载都说后来佛向五比丘作了一番更深奥难懂的讲话,他将经验现象分析为“五蕴”并提出“无我”的学说 。
前期的教化
在波罗奈城的活动:最初说法之后,释迦牟尼暂时留在鹿野苑 。波罗奈城当时是水陆交通枢纽,经济贸易很活跃 。该国富商俱梨迦长者之子耶舍在听闻说法后决心出家;耶舍父母和妻子也皈依佛教;耶舍的朋友们也纷纷出家,据说有54人 。在波罗奈度完雨期后,佛嘱咐他们独自分头游历各地,而他自己独往摩揭陀的优娄频罗聚落 。
摩揭陀国的初期教化:释迦牟尼返回优娄频罗,事火外道三迦叶及其门徒改宗佛教 。皈依佛教的摩揭陀人中,不少是受到三迦叶的影响 。佛成道次年到王舍城,频婆娑罗王成为护法居士并赠送竹林精舍 。成道第四年,本是诡辩派的舍利弗和目犍连带领同门皈依佛教,二人指导了教团在理论上的重大完善和发展 。摩诃迦叶也在此时期皈依,佛灭后他成为教团的实际统领者 。憍萨罗国富商须达多,在王舍城投宿期间皈依释迦,此人对后来佛在憍萨罗国的传教起着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