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才华横溢,但是为何个个都是考试困难户

唐宋八大家 , 是唐宋文坛上的“八大金刚” , 分别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 。
唐宋八大家偌大的名声 , 文章的精妙自不待说 , 但是能写好文章 , 并不等于能在科举考试中所向披靡 。唐宋八大家也不都是学霸 , 考场失意的大有人在 。
八个人中 , 一次考试就脱颖而出的有四个人 , 分别是柳宗元、苏轼、苏辙、王安石 , 其中 , 苏辙是最有学霸风范的 , 考中进士的时候年仅19岁 。
另外四位 , 就比较惨了 。
让我们来看看考场失意的唐宋八大家 。
韩愈在唐宋八大家中排名第一 , 他的早年经历也可以说是八个人中最坎坷的 。
韩愈三岁丧父 , 到了九岁的时候 , 抚养他的哥哥也死了 , 韩愈在困苦与颠沛中度过了他的少年时期 。
十九岁那年 , 韩愈取得了乡贡资格 , 前往长安参加科举考试 , 连考三年 , 全都名落孙山 。
回老家蛰伏两年之后 , 韩愈卷土重来 , 终于考中进士 , 这一年 , 韩愈二十四岁 。
但倒霉的考运并没有从此离开 。
接下来的三年中 , 韩愈连续三次参加吏部的博学宏词科考试 , 三次统统折戟沉沙 。
没有科举考试的敲门砖 , 韩愈的仕途只能从幕僚起步 , 一直到三十三岁的时候 , 韩愈才好不容易通过铨选 , 被授予国子监四门博士的职务 , 总算有了正式的公务员编制 。
谁能想到 , 这个总是在红榜上找不到自己名字的落魄书生 , 将来会成为文坛巨擘 。
屡败屡战 , 可怜又让人敬佩的韩大大 。
欧阳修的经历和韩愈有些相似 , 同样是三岁丧父 , 欧阳修和寡母相依为命 。好在母亲是受过教育的大家闺秀 , 即使条件再恶劣 , 也始终坚持对欧阳修的教育 。
欧阳修十六岁那年 , 已经有了相当的底子 , 名气也不小 , 信心满满地开启自己的科举之路 。
结果是一盆冷水从头淋到脚 , 失败!
三年后 , 再度出击 , 又一盆冷水从头淋到脚 , 失败!
眼看常规科举途径没把握 , 欧阳修另辟蹊径 , 参加皇家大学——国子监的考试 , 终于时来运转 , 在国子学广文馆试、国学解试、礼部省试中连获三次第一 , 弄出个非典型的“连中三元” , 同样获得了殿试的资格 。
在殿试中 , 欧阳修最终名列第十四名 。
据欧阳修的同乡、时任主考官晏殊后来对人说 , 欧阳修未能夺魁 , 主要是锋芒过于显露 , 众考官欲挫其锐气 , 促其成才 。
好吧 , 夺魁可以说慧眼识才 , 黜落可以说是历经磨练 , 怎么说都是道理 。
苏洵是唐宋八大家中最大器晚成的一位 。
苏洵“少时不好读” , 主要是四处游历 , 据他自己说 , 二十五岁 , “始知读书” 。
苏洵二十八岁时参加过一次科举考试 , 没考上 , 二十九岁时 , 在人才推荐选拔中又被刷了下来 。
从此 , 苏洵自己窝在四川的家里做学问 , 一直到四十七岁时 , 带着自己亲手培养出来的两个儿子进京赶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