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年前,那些家喻户晓得神童最后怎么样了?

1976年恢复高考前,美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给中科院写信,要求快速恢复发展科技和教育,他的这一提议获得了当时兼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国务院副总理方毅的赞同 。
1978年3月9日,全国各地21名少年经过千挑万选,组成了首个“少年班”,被送入位于安徽省合肥市的中国科技大学学习 。“少年班”的出现,见证着百废待兴后,人们对知识与人才的重视,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时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焦虑 。
这21位被选中的少年中,最大的16岁,最小的只有11岁,他们被称作新中国历史上,“知识荒原上的少年突击队” 。
在这些孩子里,有三人进入学校不久,已然成为家喻户晓的三大“天才神童”,他们分别是宁铂、谢彦波和干政 。
然而,被裹挟在时代洪流中的个体,在群体的声浪前,毫无招架之力 。几十年后,宁铂出家为僧,谢彦波和普林斯顿导师闹翻,干政患上精神疾病,一个时代自此落下帷幕 。
40年的风云变幻中,少年班不乏人才辈出的学生,超过70%的校友活跃在全球经济、IT、金融和制造领域 。直到现在,整个社会对少年班的讨论仍未中断,但每每提起这三位“神童”的命运轨迹,都格外引人深思…
1
宁铂:25年的漫长逃离
1978年年初,13岁的江西“神童”宁铂与方毅副总理下了两盘围棋并获全胜的传奇故事,被全中国电视、报纸和杂志铺天盖地地报道,一度成为当年最吸引读者的新闻之一 。
宁铂
整个国家对科学的热忱,使得全社会对宁铂的各种赞美也达到了最高峰,所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无不熟记着宁铂这个名字和他的事迹 。
在媒体热烈的报道中,宁铂在中科大校园葡萄架下读书的照片被广泛刊载,甚至连学校的葡萄架都成为新生和外来客必去瞻仰的地方 。
翻阅当时的纪录片资料,还能看到宁铂率少年班同学仰望夜空、为同伴们指点星象的镜头,这一画面也一度留在了很多人的记忆中 。
然而对宁铂来说,伴随着天赋而来的,还有来自国人的希望和时代的使命 。他身上的这份“天赋”不仅属于宁铂自己,还属于家庭、家族、学校与社会 。
面对来自教育界、媒体、社会的簇拥,宁铂被推到了一个他的年龄无法承受的高度 。这一切,让宁铂喘不过气来,其后从1978年入校到2004年元旦后离开科大,他在这25年间不断想要离开,却始终没有成功 。
?宁铂与副总理下棋
多年后,宁铂在接受一次媒体采访时曾说,自己是时代需要的产物 。如果青春可以重来,他决不会再读少年班 。
虽然在舆论中无比风光,但入学后的宁铂过得并不愉快 。当时,他被安排攻读中国科学界最热门的领域——理论物理,但这并不是宁铂的兴趣所在 。他对班主任汪惠迪说:“科大的系没有我喜欢的 。”
汪惠迪打了一份报告,请求按照宁铂自己的兴趣,转到南京大学学习天文 。“但是科大不愿意放走这个名人 。”
在校期间宁铂一直想逃离但又无计可施,不得不服从人们安排好的所有事情 。在对天文学的求学之路阻断之后,他很少做物理学科的研究,而是转向了对“星象学”的研究,把大量时间用于围棋、哲学和宗教 。
多年后,宁铂私下里回忆说,自己当时的痛苦还来自于舆论的过分渲染 。
“在很多场合,人们要求我七步成诗 。那时我只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孩,长期接受的教育又是顺从、克己复礼,因此痛苦充溢着我的内心 。那些年我就是在压抑自己的个性中度过的 。‘神童’剥夺了我许多应该享有的生活和娱乐的权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