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为什么不帮贤明的扶苏?而要去帮昏庸的胡亥继位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逝,此后,李斯怕引起天下大乱,每日照常令人送水送饭,不让外人知道死讯,按照惯例,应由秦始皇长子扶苏继位 。扶苏思想倾向于儒家,不同意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当面提过意见,惹得秦始皇生气,把他派到西北大将蒙恬那里 。
而这时,胡亥的老师,即宦官赵高却动起了歪脑子,他极力想让胡亥称帝,因为这样一来,他就可以大权在握了 。始皇帝死时,扶苏正在西北鞭长莫及,如此一来只要说服李斯,赵高就完全可以把胡亥扶上皇位 。
但这李斯平素与赵高关系也并不密切,并且又是极富谋略之人,要说服李斯,谈何容易啊!但是没关系,赵高是谁,雄辩之才可退百万雄兵之人啊!
赵高的口才究竟有多好呢,接下来,我们回到当时来剖析一下:
这赵高去说服李斯,可以堪称天下“说服案”的范本啊!赵高的最终目的是劝说李斯篡改遗诏,但见到李斯后,赵高并没有单刀直入,而是采取了迂回引导法,他开腔说:
“上崩,赐长子书,与丧会咸阳而立于嗣 。书未行,今上崩,未有知者也 。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 。”
这是什么意思呢,是说:皇帝死时,要扶苏回来参加葬礼的这封信,没等送出去,皇帝就死了,这封信没有人知道,现在胡亥手里 。所以,谁继位,全由你我说了算 。这话说得高艺术啊,全程是探听的口吻,而且也没有透露具体,这样说的原因是:万一李斯不配合,自己还有退路 。
果然,李斯不配合,冷冷说:“这是亡国的言论,不是人臣应该议论的 。”这话一出来,估计普通人心得凉半截,意思很明确:这事我不想说!
但赵高听到李斯的不满后,却有条不紊地继续陈述,显然,赵高此番是抱着“吃定你”的打算而来的 。赵高看似无意地提到了一个关键人物:蒙恬,这蒙恬和太子扶苏关系很好,也是谋臣之一,深得扶苏的信任 。
在这种时候提蒙恬,一来等缓和气氛,二来也能引起李斯的注意:为什么突然提这个人,他想表达什么?于是,李斯耐着性子听下去了 。
接下来,赵高从蒙恬的才干、功劳、谋略、人心等等入手,狠狠把蒙恬大人夸了一顿 。这李斯默默听着,在赵高卓绝口才的描述下,李斯恍然间还生出了自卑感 。赵高一看李斯表情有变,立马知道,可以抛出杀手锏了,于是他说蒙恬和扶苏的交情很好 。其实,赵高这番话只有这最后一句是事实,其他的非常有待深究 。但此时的李斯,已然动摇,甚至自觉:自己全然不如蒙恬 。
就在这个当口,赵高抛出了关键性的一句:扶苏继位会立蒙恬为丞相 。这是什么意思,赵高等于告诉李斯:扶苏继位,对你李斯大大不利啊,因为他要立蒙恬为相,没你什么事啊!李斯听到这,脸色一沉,陷入了沉思 。其实说到底,赵高完全就是在靠口才“忽悠”,谁说扶苏会立蒙恬为相啦?没人说,但赵高却成功用这招,让李斯错觉“蒙恬肯定就是未来的丞相” 。
但李斯毕竟也是聪明人,转念一想,反正不当丞相也没事,还是坚守本心为好 。于是,李斯对赵高说:你回去吧,说我是奉先帝的命令行事,听从圣上之安排,我自己有什么可以考虑可以决定的呢?这里可以看出,李斯可以算得上忠臣,即使明知道扶苏继位自己利益可能受影响,但也依旧不改初衷 。
但赵高怎么会肯这样就回去,他继续卯足了劲发挥他的雄辩之才!
“安可危也,危可安也 。安危不定,何以贵圣?”这话是顺着李斯的话进行反驳的,目的是说服李斯接受:效忠圣上并不需要完全按照圣上的意思办,而应以天下苍生为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