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韶文化的建筑有什么风格?仰韶文化的生活来源是什么

【仰韶文化的建筑有什么风格?仰韶文化的生活来源是什么】分布情况
仰韶文化作为中国新石器时代最重要考古文化,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地区及其边缘地区,大约处于32~41度、东经106~114度之间,仰韶文化绝对年代在4933BC~2923BC左右,其延续时间约2000年 。加上零口二期一类遗存的年代,其上限当为5000BC 。其地位十分显赫,影响也十分久远 。
从1921年渑池仰韶村遗址发现到2000年,全国有统计的仰韶文化遗址共5013处,其分布范围,东起豫东,西至甘肃、青海,北到河套内蒙古长城一线,南抵江汉,中心地区在豫西、晋南、陕东一带 。分布省份有陕西、河南、山西、甘肃、河北、内蒙古、湖北、青海、宁夏9个省区 。
建筑氏族
仰韶文化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文化,其村落或大或小,比较大的村落的房屋有一定的布局,周围有一条围沟,村落外有墓地和窑场 。村落内的房屋主要有圆形或方形两种,早期的房屋以圆形单间为多,后期以方形多间为多 。房屋是泥草混合形式,房屋的墙壁是泥做的,有用草混在里面的,也有用木头做骨架的 。墙的外部多被裹草后点燃烧过,来加强其坚固度和耐水性 。选址一般在河流两岸经长期侵蚀而形成的阶地上,或在两河汇流处较高而平坦的地方,这里土地肥美,有利于农业、畜牧,取水和交通也很方便 。
聚落建筑的布局整齐有序 。半坡聚落保存较完整,居住区在中心,外围绕一周大壕沟,沟外北部为墓葬区,东边设窑场 。共揭露出40多座房屋遗迹,有一座大房子为公共活动的场所,其他几十座中小型房子面向大房子,形成半月形布局 。仰韶文化居民死后按一定的葬俗埋葬,多长方形土坑墓,墓中有陶器等随葬品,小孩实行瓮棺葬 。盛行单人仰身的直肢葬,但合葬墓占一定比例 。合葬的人数不等,多的达80人 。葬制中实行女性厚葬和母子合葬,反映了以女性为中心的特点 。聚落房子朝向中心广场的统一布局,则表明当时维系氏族团结的血缘纽带根深蒂固 。这些与母系氏族社会组织的特征是相吻合的 。
但也有学者认为,仰韶文化向人们展示了中国母系氏族制度衰落期到父系社会早期的社会结构和文化成就,它主要是一个父系社会 。成年男女合葬墓、成年男子与小孩合葬墓,以及大量小型房址,说明一夫一妻制家庭日趋增多并占据统治地位;“灰坑葬”说明非自由民(奴隶)的存在 。体现男性生殖器崇拜的陶(石)祖、男根图,以及表现“贵族的感情”的遗迹、遗物,则是父权与君主(世袭酋长)统治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 。种种迹象表明,中原地区在仰韶文化早期开始进入父系氏族社会,中期则普遍进入父系氏族社会 。
经济状况
农业
仰韶文化各个部落继承了前仰韶时期各种文化的传统生产方式,农业生产仍以种植粟类作物为主 。粟的遗存在各重要遗址中经常发现,如西安半坡一座房子内的罐、瓮中都盛放着粟,另一座房子的小窖穴中也发现了粟壳遗存,特别是有一个窖穴中粟壳堆积达数斗之多 。在重要遗址北首岭、泉护村、下孟村、王湾,也都发现了或多或少的粟壳 。临潼的姜寨遗址,还发现了另一种耐旱作物黍 。靠近长江北岸的河南淅川下王岗遗址,发现了稻谷痕迹 。此外,在洛阳孙旗屯、郑州林山砦、淅川下集等遗址,也都发现了粮食遗迹 。上述情况表明,仰韶文化范围内的农业生产比较发达,粮食作物品种不仅是一种粟 。同时,人们还掌握了蔬菜种植技术,半坡遗址的一座房子内,一个陶罐里装满了已经炭化的白菜或芥菜之类的茶籽 。
仰韶文化处于原始的锄耕农业阶段,采用刀耕火种的方法和土地轮休的耕作方式,生产水平仍比较低下 。早期阶段可能有尖木棒等木质工具及石铲、石锄等挖掘土地 。这时的石斧大多形体厚重,横断面呈椭圆形,适于砍伐林木以开垦荒地 。收割农作物则用两侧有缺口的长方形石刀和陶刀 。加工粮食使用石磨盘、石磨棒和木杵、石杵等 。中晚期的庙底沟、大河村类型,出现了大量舌形或心形的石铲,磨制得比较平整光滑 。在临汝大张村、郑州大河村等遗址,还出土一种大型、通体磨光的长条形石铲或有肩石铲 。这一时期收割谷穗改用磨光的长方形石刀,有的还带穿孔 。这些工具都比早期的半坡类型有所进步,生产效率也因此得到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