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黄祖洽的轶事有哪些他的求学生涯是什么样的( 二 )


由此,黄祖洽得了一个“半导体”的绰号——按保密要求,他在原子能所的工作情况可以提供给核武器研究所,以促进他们的工作;但核武器所关于原子弹的研制,却绝不能向外界有丁点透露 。
文革经历
1969年,“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混乱越来越严重,核武器研究所也进驻了工、军宣队,知识分子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而黄祖洽也在刚刚领导完成了一种型号氢弹的设计,把设计方案提交生产部门后,就被送到河南上蔡县的一个“五七干校”去劳动改造 。黄祖洽以豁达和乐观的精神状态度过了那段岁月,在“干校”里,他从事过各种各样的劳动:播种和收割高粱、收割麦子、种菜、养猪等,甚至干过建筑小工,虽然身体上有些累,但紧张的思维却得到了难得的放松,经过两年多的“干校”生活,他的血压已经恢复正常 。
恩师情深
1948年,黄祖洽从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当时在清华任教的王竹溪先生告诉黄祖洽,钱三强即将从美国回来,建议他报考钱的研究生 。于是,黄祖洽在钱三强的指导下开始了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工作 。其间,钱三强发现,黄祖洽的物理学理论基础很好,适合做理论研究,就把黄祖洽推荐给彭桓武做了研究生 。从此,黄祖洽和彭桓武结下师生缘,也逐渐成为一生的好友 。
晚年时,他们还是经常一起散步、一起讨论学术问题,彭桓武留下了“廿月师徒,多年战友,逢时顺势同行走”的诗句 。
二次辉煌
黄祖洽是“一生两辉煌”,一是中国核反应堆工程和核武器设计的奠基者,二是手执教鞭,为中国理论物理事业培养继承人 。“杏坛二三子,起舞亦婆娑”是黄祖洽自题诗《述怀》中的两句 。谈起给学生上课,黄祖洽说,“每当上完一节课,看到我的学生紧皱的眉头解开了,眼睛里的疑惑不见了,听到他们激烈的讨论,嗅到空气中浓厚的学术气息,我都会感到莫大的快乐 。”
耄耋之年的黄祖洽还担任着120多人15讲的本科生课程,多年来,黄祖洽数次被评为北京师范大学最受学生喜爱的“十佳教师”,还曾多次被评为北京市师德标兵 。
不留遗憾
如果不去大学任职,黄祖洽有可能获得“两弹一星”元勋的奖章,与荣誉失之交臂,是否觉得留有遗憾?当黄祖洽被问起这样一个问题,他的回答是:“不是因为可以当功臣,我才去做这件事 。它是国家的需要,也是我个人的兴趣 。”
2014年9月7日,黄祖洽去世,对他的评价是“两弹一星杰出贡献者” 。
人物评价
老黄(黄祖洽)会对自己在中华民族确立世界地位中的贡献,感到骄傲与欣慰 。(物理学家 杨振宁)
黄祖洽对原子弹和氢弹的研究都有极重要的、历史性的贡献 。(物理学家 李政道)
祖洽同志是我国核反应堆理论的奠基者、开拓者之一 。(科学家 朱光亚)
【有关于黄祖洽的轶事有哪些他的求学生涯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