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和苏秦,战国英豪中的两个极端( 三 )


失望的孟子离开了魏国,再次来到齐国 。这时,齐国国君齐威王也已经去世,换成了齐宣王,他对到来的孟子一行也很是礼遇,更让孟子开心的是,齐宣王居然说:“我虽然迟钝,但是愿意试一试先生的主张 。”
孟子觉得施行仁政的机会来了,就在齐国留了下来,做了客卿 。不久,邻近的燕国发生了内乱,齐宣王想讨伐燕国,就征求孟子的意见 。孟子说,燕国君臣对百姓残暴,正是出兵的好机会,等打下燕国,以仁政对待那儿的老百姓,那么百姓会死心塌地地成为齐国的臣民 。
齐宣王下令出兵,燕国百姓果然持欢迎的态度 。但是,齐军占领了燕国后,却在那里实行了暴政,比之前的燕国君臣还残暴,于是遭到燕国人民的激烈反抗,又加上其他各国联合起来救燕国,齐国只好退兵 。
这件事让孟子对齐宣王感到很失望,辞去了客卿之职,准备离开齐国 。
齐宣王劝孟子留在齐国,并答应在国都临淄给孟子造一所房子,给他很高的俸禄,让他在齐国讲学,可孟子谢绝了 。
简而言之,孟子很像当年的孔子,中年以后怀着政治抱负,带着学生周游列国 。随从的学生最盛的时候,是“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且所到之处,都会受到当权人物的款待 。他到了哪一国,都无所顾忌地批评国君,甚至责备得国君“顾左右而言他”,而他的政治主张却不被接受 。
又在外游历几年后,已经七十多岁的孟子觉得时日不多,便回到邹国,在家乡聚徒讲学,并与学生万章、公孙丑一起整理了《诗》、《书》等儒家经典,发展传播儒家的学说 。
孟子一生的思想与著述,被编为《孟子》七篇,成为儒家的经典 。后世的人就把他称为“亚圣”,意思是孔子之后的又一个“圣人” 。
小编私下认为,孔子孟子之所以能桃李满天下,且周游列国,虽然政治主张不被接受,但却会被礼敬,与当时的大环境有关,更与两人皆是坦然的君子、道德的完人有关 。
02、苏秦合纵
公元前333年,孙膑庞涓之后,鬼谷子的另外一个著名的学生、洛阳人苏秦开始学成行走江湖 。
苏秦的目标很简单,说服一个大客户,赚一大笔钱,然后happy 。所以,在他眼里,客户没有大小,能够被他说服才重要 。因此,他首先将客户锁于周显王身上 。
在苏秦开来,周王室衰弱,肯定想强大起来,所以应该比较好忽悠 。但此时的周王室早已成扶不起的阿斗,纵有心思变强,也不敢实施啊 。苏秦的第一个忽悠目标,失败 。
周王室不敢强大,没问题,秦国不是暴发户吗,钱多,又有东进的动力,肯定好忽悠 。就这样,苏秦一路向西,去了秦国 。
不凑巧的是,此时当政的是秦惠文王,没他老子秦孝公志向大,再加上秦惠文王才处死商鞅没几年,还比较讨厌外国的宾客,所以没有理会苏秦 。苏秦的第二个忽悠目标,失败 。
苏秦也不气馁,天下又不是你老秦家一家,看我的!遂把原先想好的强秦之法掉个枪头,换成阻秦之法,又去游说赵国 。当时赵国国君是赵肃侯,国相是他弟弟赵成 。赵成很不喜欢苏秦,所以苏秦连赵肃侯的面都见不到 。
苏秦的第三个忽悠目标,暂时失败 。嗯,是暂时 。因为苏秦很快就会杀回来的 。
赵国不行,毫不气馁的苏秦又向东来到燕国,虽然苏秦等了一年多才得以见到燕文公,不过没关系,因为燕文公上钩了,苏秦的大好日子终于要来了 。
此时,天下都在盛传秦国的强大,都在谈秦色变,包括燕文公,但苏秦却对他说:“秦国强大,燕国正应该高兴,而不是担心!”
这个说法很新奇,燕文公立即来精神了,快点详细说 。苏秦便不紧不慢地分析道:“燕国不必担心秦强,因为有赵国做挡箭牌呀,秦国想打过来没那么容易 。相反,燕国应该担心的是赵国,因为赵国要攻打燕国,那是咫尺之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