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潮是什么灾害?赤潮引起的原因有哪些

赤潮是什么?赤潮在国际上把它称为“有害藻华” , 它是水中的一些细菌、原生动物和浮游植物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突发性地增殖或高度聚集从而引起水体变色现象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具体赤潮的产生原因及危害 。

赤潮是什么灾害?赤潮引起的原因有哪些

文章插图
赤潮是什么
赤潮是海区中某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大量爆发性繁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现象 , 发生赤潮时海水通常会出现红色、褐色、粉红色、绿色等颜色 , 俗称这种水为“铁锈水”、“臭水”、“牛粪水”等 。
赤潮如同地震、台风 , 是一种自然灾害 , 古来有之 , 国内外早有记载 。它形成的机理复杂 , 是水文、气象、化学、生物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诱发赤潮的浮游生物种类繁多 , 主要有东海原甲藻、夜光藻、米氏凯伦藻及中肋骨条藻等 。
赤潮又分为无毒赤潮和有毒赤潮 。无毒赤潮一般是无害的 , 许多港湾著名的“蓝眼泪”景观 , 其实就是由一种夜光藻产生的赤潮 。而有毒赤潮中的赤潮生物能够生泌麻痹性贝毒、下痢性贝毒、神经性贝毒等毒素 , 人类一旦食用就易引起中毒反应 。
此次 , 在泉州、漳州海域发现的赤潮优势种为链状裸甲藻 , 为福建有记录以来第一次出现 。它具有以下特征:(1)细胞裸露或具薄胞壁 ,  , 一般为16-32个细胞链状群体 。(2)它属于广温广盐型 , 生长的温度范围4℃-30℃ , 17-28℃快速生长 , 盐度范围15-35.5 。
链状裸甲藻赤潮对海区其他生物有哪些危害
发生赤潮的海域 , 赤潮生物数量异常升高 , 与其他生物共同竞争营养物质和生存空间 , 导致其他物种死亡;赤潮海域水体中普遍出现高pH值、高溶解氧、高叶绿素-a等特征 , 夜晚又由于高密度生物的呼吸作用 , 水体通常又会出现缺氧状况 , 特别是赤潮消亡期间 , 死亡了的赤潮生物极易为微生物分解 , 从而消耗了水体中溶解氧 , 使水体缺氧甚至无氧 , 导致海洋生物的死亡;链状裸甲藻会分泌生物麻痹性贝类毒素(简称“PSP”) , 直接导致海洋生物死亡 。
链状裸甲藻赤潮不仅危害到海洋其他生物 , 也会危害到人体健康 。由于水体中赤潮藻种密度较高 , 贝类摄食了大量具有麻痹性贝类毒素的链状裸甲藻后 , 毒素在体内不断富集 , 消费者食用了含有贝毒的水产品后 , 就有可能会引起食用者中毒 。
赤潮是什么灾害?赤潮引起的原因有哪些

文章插图

赤潮是什么灾害?赤潮引起的原因有哪些

文章插图
赤潮的形成原因有哪些
1、海域水体的富营养化
随着沿海地区工农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 , 大量含有有机质和丰富营养盐的工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海洋 , 造成进岸海域的水体富营养化 , 污染物不容易被稀释扩散 , 因此这些地区是赤潮多发区 。海水养殖密度高的区域由于自身污染也往往存在水体的富营养化 , 形成赤潮的可能性较大 。
2、海域中存在赤潮生物种源
海洋中有330多种浮游生物能形成赤潮 , 有毒的种类大约有80多种 , 目前在中国沿海海域的赤潮生物约有150种 。
3、适宜的水温和盐度
不同海区的不同类型赤潮爆发对温盐的要求各不相同 , 一般在表层水温的突然增加和盐度降低时 , 会促进赤潮的发生 。在水体交换弱的封闭海湾 , 赤潮一般发生于雨过天晴之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