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震逍遥津的结果是什么威震逍遥津的过程是什么样的

战斗过程
前哨战
在兵力悬殊的情况下 , 张辽做了个大胆的决定:主动出击 。他连夜募集八百敢死队员 , 第二天黎明便向吴军发起突击 。后来虽然被敌军团团围住 , 众将士却异常勇猛 , 数次突破重围 。激战半日 , 吴军为之胆寒 , 曹军则渐渐有了胆气 , 营中诸将都大为佩服张辽 。
必要性:成败之机 , 在此一举 。双方实力差距太大 , 曹方援军遥遥无期 , 若不能有效打击敌军士气以稳定军心 , 合淝必定失守 。
危险性:九死一生 。此战是正面突击 , 曹方突击队员还不到吴方兵力的百分之一 , 稍有差池 , 就会全军覆没 。
【威震逍遥津的结果是什么威震逍遥津的过程是什么样的】可行性:出其不意 , 攻其不备 。敌方阵脚未稳 , 曹方有可乘之机 。何况 , 因为兵力雄厚 , 江东士卒都不愿力战死战 , 谁也不会想到只有十几分之一兵力的敌军居然敢主动出击;而曹方敢死队员个个抱着必死的决心 。
相持战
张辽打赢了前哨战敌我双方在气势上此消彼长 。孙权有十万大军 , 围攻合淝十余日 , 却因士气低落 , 始终不能攻破只有区区七千守军的合淝 , 只好撤退 。
彻底击溃
孙权败退 , 极善把握战机的张辽突然率军追击 , 打散吴军的后队 。
凌统部下全军覆没 , 孙权跃马逍遥津才得以逃脱 。倘若说前哨战孙权败在轻敌 , 那此时孙权犯下的 , 则是指挥上的致命错误:己方可以说是战败而归 , 主帅居然完全不曾提防追兵并做出相应的安排 。
具体细节
建安二十年 (215 年)  , 孙权趁曹操用兵汉中之机 , 亲率大军直扑合肥 。此战东吴精锐尽出 , 十万大军竟为张辽的七千守军所破 , 连孙权本人也差点为曹军所俘 , 幸赖凌统、甘宁、吕蒙等人奋力死战 , 才得以脱身 。合肥逍遥津一役 , 是张辽毕生最闪光的佳作 , 演义说“这一阵杀得江南人人害怕 , 闻张辽大名 , 小儿也不敢夜啼” , 可称为防守战术的经典战例 。
军事战略的重要性
《资治通鉴》胡注引《水经注》“淝水出九江成德县广阳乡西 , 西北入芍陂 。自芍陂上施水 , 则至合肥 。淝水又北过寿春县北 , 入于淮” , “夏水暴涨 , 施合于淝 , 故曰合肥” 。合肥北通淮河 , 南达长江 , 具有“淮右襟喉、江南唇齿”的战略地位 , 三国时期更是曹魏军事重地 。
1、防御上 , 曹魏东置合肥、中守襄阳、西固祁山 。合肥地处淮南重地 , 既利屯田戍边 , 又扼孙吴北取徐扬之路 。孙权屡攻合肥 , 就是希望将前线向前推进 , 以合肥为北屏障 , 以巢湖为水军根据地 , 必要时可以让水军北入淮河攻魏 。
2、攻势上 , 合肥南控巢湖 , 遥望建业 , 能够对东吴构成威胁 。曹魏随时可以自淮河调水军至巢湖集结整备 , 然後从濡须入长江攻吴 。东吴不得不在濡须口夹水立坞 , 以防曹魏南下入江 。
3、策略上 , 曹操时不时由合肥越巢湖发兵南下 , 把东吴的兵力和注意力长期率制于此 , 保长江一线大部分地区的安宁 。魏吴接壤数千里 , 而十多年间只在此一隅发生战斗 , 道理概在于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