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牛卫的发展是怎样的?再历届朝代又有什么不同

北魏
“千牛备身”最迟出现于北魏宣武帝初年,与“武卫将军”同为皇帝亲信,宣武帝“置之左右”、“出人禁中,无所拘忌” 。在机构上,可能与“直阁将军”同隶属于“领军将军” 。
到了北魏孝明帝中期,领军将军元叉擅政,设“领左右” 。从东魏北齐制度推断,在领左右出现以后,领左右与千牛备身可能是上下级关系,即千牛备身隶属于领左右 。
北魏末期的领左右及千牛备身可能还未完全制度化,在有关的职官法令中尚未作明确的规定 。尽管如此,北魏末年的领左右与千牛备身制度仍然对后代产生了重要影响,东魏北齐及隋朝皆继承了这一制度,并根据新的形势而加以调整 。
东魏北齐
到了东魏北齐,“千牛备身”为“领军府”下“领左右府”(“领左右将军”)所统辖,但“领左右府”具有相对的独立性,“领军府”并不能控制“千牛备身” 。
东魏北齐领左右府 。
领左右将军一人(从第三品),领千牛备身(第六品下) 。又有左右备身正副都督、左右备身五职、左右备身员 。又有刀剑备身正副都督、刀剑备身五职、刀剑备身员 。又有备身正副督、备身五职员 。左右备身、刀剑备身、备身等正都督为从四品上,副都督为从五品上,北齐一代还存在领左右大将军 。
西魏北周
西魏“千牛备身”,记载仅见于《周书》和《隋书》的几处零星记载,只能说明其存在,无法获得更多的信息 。
北周,禁卫分为左右宫伯和左右武伯两大系统,其中并没有“千牛备身”的位置,但是《隋书》有三处列传提到其传主在北周担任过“千牛备身”,此处存疑 。

隋初,改革北周之制,设置十二府以统率禁卫之兵 。设有“左右领左右府”,统“千牛备身” 。开皇十八年,设左右备身府 。大业三年(607),隋炀帝将十二府增改为十二卫四府,合称十六卫府或十六府(后人习惯上也称十六卫) 。即隋朝时,原“左右备身府”被改为左右骁卫,而“左右领左右府”则被改为新“左右备身府”,统“千牛备身” 。
可以依据的史料有:《隋书》卷二十八志第二十三·百官下:“(开皇)十八年,置备身府”、“(大业三年)左右备身为左右骁卫”、“又改领左右府为左右备身府”;《唐六典》卷二十四·诸卫:“至隋炀帝,改左、右备身为左、右骁卫;寻以左、右骁卫所领名豹骑,面又别置备身” 。
隋左右领左右府 。
大将军一人,将军二人,掌侍卫左右,供御兵仗 。
领千牛备身十二人,掌执千牛刀;备身左右十二人,掌供御刀箭;备身六十人,掌宿卫侍从 。(千牛备身、备身左右,正六品;备身,从八品上)
左右置长史、司马、录事及仓兵二曹参军事、铠曹行参军 。
大业三年(607),炀帝改左右领左右府为左右备身府 。
各有备身郎将一人 。又各有直斋二人辅佐郎将,并正四品,掌侍卫左右 。
郎将、直斋统领着千牛左右、司射左右各十六人,并正六品 。千牛掌执千牛刀宿卫,司射掌供御弓箭 。
置长史,正六品;改兵曹为司兵、胄曹为司铠,则有录事,司兵、仓、铠参军等员,并正八品 。有折冲郎将,各三人,正四品,掌领“骁果” 。又各置果毅郎将三人辅佐折冲郎将,从四品 。
在军府的设置上,设置左、右雄武府(相当于各地的“鹰扬府”),各设雄武郎将用来统领“骁果” 。左、右雄武府,以武勇郎将为副长官,待遇品秩与鹰扬、鹰击相同 。又设置了司兵、司骑二局,并置参军事 。
(注:此处的“骁果”,就是隋朝历史上著名的“骁果军”,本归左右备身府统领 。后,隋炀帝重用虎贲郎将司马德戡,左、右备身府所辖的骁果卫士一万多人交给他统领,驻守江都东城,警卫江都宫 。后来就有了后面发生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