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后期著名的清官廉吏抗金名臣袁可立简介(12)


皇帝感帝师之谊,念登莱功,特授兵部尚书,准驰驿乘传归 。天启七年(1627年)八月十二日,以三殿告成功加太子少保,累加太子太保 。“恳辞不受,时论韪之 。”诰封三世,父如子官 。
袁可立为人公正廉直,识大体,顾大局 。天启年间,魏忠贤专权,东林党人遭受打击,朝中党派纷争 。袁可立深为国事所忧,本意排除党争取中立,终日忙辽务,但思想倾向东林,与高攀龙、冯从吾为同年,黄道周、倪元璐为其门生,魏忠贤由是恨他,同时一些激进的东林人士甚至联合阉党宋祯汉寻衅攻击他 。然党祸的酷烈很快就打破了袁可立的初衷,东林党领袖高攀龙致书袁可立道:“弟腐儒一,无以报国,近风波生于讲会,邹冯二老行,弟亦从此去矣” ,其言犹未尽之厚望可见于笔端 。从此袁可立走向了与阉党斗争的前台,每议事“数有所抵牾,欲自请外”。阉党也每以袁可立有意“轧己”而欲勾陷之,派出大批爪牙“卒日环伺公门,思坐以不法”,但终因袁可立素享清望抓不到任何把柄而未果,阉党终“而无可乘借” 。
袁可立做事干练果断,是晚明少见的既清廉又能干的官员 。尽量远离党争多做事,为清流官员在晚明党争纷扰的朝堂上争得一席之地,能在群阉环伺的情况下主持辽务多年,成效颇丰,十分难能可贵 。董其昌说:“公护名节,胜于功名” 。其时朝野为魏忠贤颂功建祠者不可胜数,后来烈皇帝钦定逆案,查实“赞导、词讼”过魏忠贤的大小臣工数以千计,独可立不与 。黄道周说:“夷考当年,与公先后秉机佐钺者,名在刑书,历历可数,然后知公之完誉所得远矣” 。“当魏崔时,盖无复然明义、真者 。有之,则必自大司马节寰袁公也 。”
崇祯即位后,战事日急,“己巳,虏薄都城 。公条上方略,密致当事 。”朝廷每有再起之议,袁可立皆谢绝不出 。虽有辅臣竭力挽留,但袁可立“自此绝意仕进,屡以起废推毂于铨曹,公淡然弗屑也 。”“及抚按荐牍屡腾,而公雅尚高洁,其视一官若敝屣也!”“不于毛帅、魏珰之时,得行其意,展布四体,韩范之业,岂顾问哉!”“公乞骨骸者七,辞衔者三,熹庙不能留,魏党不能夺,一时难进易退之高风,真可洗满朝称功颂德之秽气 。”
可立刚直成性,再削再废,于辽战最急之时弃置于家,所用未尽其才,亦明末一大憾事!
其门生故吏节烈者独多,即在朝亦为清流 。黄道周撰有《节寰袁公传》,以文章风节高天下,纲常万古,节义千秋 。门生倪元璐官户部尚书,曾作《袁节寰大司马像赞》 。刘理顺为崇祯七年状元,亲赴睢州督理“袁尚书大石坊”敕建工程 。崇祯死煤山,倪刘二公双双殉国,并仆从十数人,壮烈为亘古未见 。王铎亲为袁撰写神道碑和墓志铭 。高攀龙为东林党首,为袁可立同年知交 。缪昌期、周道登,俱与袁可立交从过密 。袁可立与孙承宗共议战守,出镇登莱,满人蜷伏 。户部尚书李汝华,与袁可立同乡,子孙数代延世交好,为睢州美谈 。
董其昌为袁可立同年至交,曾题《袁可立像》曰“忠诚干国,正直立朝”,并以八十一岁高龄亲撰《节寰袁公行状》:“呜呼哀哉!念其昌与公同举于兰阳陆宗伯(陆树声)先生之门 。……虽天涯契阔,合并恒难 。要以风义交情,皎如白日,知公者宜莫如昌 。”以阉党柄权,二公相继请告归 。袁可立三周年祭日前夕,董其昌无疾而卒 。
临行话海市 文章多毁劫
天启四年五月二十一日,袁可立即将离任,在登州公署中看到了数年难得一遇的海市蜃楼:“…睢阳袁可立为抚军,时饮楼上,忽艨艟数十扬帆来,各立介士,甲光耀目,朱旗蔽天,相顾错愕 。急罢酒料理城守,而船将抵岸,忽然不见,乃知是海市 。” 。遂诗兴大发,在蓬莱阁上留下了千古不朽的名篇《观海市》诗,成为中国古代罕见的 “海市”实录 。字由董其昌书写,温如玉刻石,成珠联壁合之珍品 。公元一九九四年,睢县图书馆馆长刘学升将这一珍贵石刻复制于袁家山上,使其得以回归故土,传为睢阳文化佳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