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霁云在文献上是怎么记载的他在民间的供奉是什么样的

文献记载
原文
《张中丞传后叙》中描写南霁云的部分;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己上,不肯出师救 。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强留之 。具食与乐,延霁云坐 。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 。云虽欲独食,义不忍 。虽食且不下咽 。”因拔所佩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 。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 。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即驰去 。将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图,矢著其上砖半箭 。曰:“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 。”
愈贞元中过泗州,船上人犹指以相语 。城陷,贼以刃胁降巡 。巡不屈,即牵去,将斩之 。又降霁云 。云未应 。巡呼云曰:“南八,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云笑曰:“欲将以有为也 。公有言,云敢不死?”即不屈 。
译文
【南霁云在文献上是怎么记载的他在民间的供奉是什么样的】这段话的译文是:
南霁云向贺兰进明请求救援,贺兰嫉妒张巡、许远的名声威望和功劳业绩超过自己,不肯出兵援救 。贺兰喜欢南霁云的英勇和豪壮,不听他求救的要求,硬要留他下来,陈设酒肉,具备歌舞,邀请南霁云入座 。南霁云情绪激昂地说:“我南霁云来的时候,睢阳城内的人已经有一个多月没东西吃了 。我即使想一个人吃,道义上不忍心这样做,即使吃也咽不下去 。”于是抽出随身佩带的刀砍断一个手指,鲜血淋漓,来给贺兰看 。满座的人非常震惊,都感动奋激得为他掉泪 。
南霁云明白贺兰终究不会有为自己出兵的意思,就飞马离去了 。快要出城的时候,抽出一支箭射向佛寺的高塔,箭射中在塔上,有一半箭头穿进砖里 。他说:“我这次回去,如果打败了叛贼,一定回来灭掉贺兰!这一箭就作为我报仇的记号 。”
我于贞元年问路过泗州,船上的人还指着中箭韵塔砖告诉我当年的情况 。睢阳城失陷时,叛贼用刀威逼张巡投降 。张巡不屈服,随即被拉走,行将斩首 。又威逼南霁云投降 。南霁云没有回答 。张巡对南霁云呼喊道:“南八,大丈夫一死罢了,不能屈从不义的人!”南霁云笑着回答说:“我原想要有所作为 。现在您说这话,我敢不死吗?”于是他就没有屈服 。
民间供奉
封神祭祀
南霁云在甘肃省天水市一带具有极为广泛的群众影响,在当地被供奉为二龙大王,民间广泛敬称为二爷 。
睢阳保卫战是安史之乱期间最为惨烈的战役之一,以张巡、南霁云、雷万春等为首的数千精兵,被困孤城,捕雀掘鼠,吃草根,扒树皮,顽强拒守,宁死不屈,城破后,张巡、南霁云、雷万春等三十六将全部遇难 。安史之乱平定后,唐肃宗感其勇壮,追封张巡为开府仪同三司,赠扬州大都督,置像凌烟阁 。唐肃宗诏封南霁云为睢阳太守,特进左金吾卫将军,画像续入凌烟阁 。宋太宗于淳化二年(公元991年)敕封南为秦州慧音山昭佑嘉泽二龙神君 。清嘉庆帝敕封南为秦州慧音山昭佑绥沣嘉泽二龙大王 。
二龙大王南霁云的总庙会在天水秦州慧音山,甘谷总庙会在新兴镇雒家坪村,全马路有47村,庙47处 。主要集中在大像山镇、新兴镇、安远镇一带 。二龙大王经千余年崇拜,在天水一带形成一整套完整的祭祀程序 。据不完全统计,天水市五县二区范围内有南霁云、张巡、雷万春等庙守达二百余处,逢朔望及节会,香火鼎盛 。
解放前夕,二龙王从天水来甘谷供奉时,正值小麦快成熟之际,由于迎送群众太多,对沿途庄稼不免践踏,于是就有了 “耙(无钉)打二爷” 和县长张孝友打二龙王神像的事 。却是张孝友的事弄得民情哗然,张孝友自己也觉着把事闯大了,一是二龙王的战袍里面还有袍,竟是蒋介石和胡宗南所献,二是天水市绅对张孝友一片责难,无奈,张孝友只得在甘谷重塑二龙王神像,在天水捐资建南将军祠,甘谷待不成,调任西和县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