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和司马懿相比为什么曹操只杀杨修呢

东汉末年 , 天下群雄割据 , 一时间也涌现出了众多的人才 , 杨修和司马懿便是其中的两颗“明星” , 杨修和司马懿非常的相似 , 二人同时重臣之后 , 同样在后来受到了曹操的重视 , 不过不同的是杨修 , 认为曹操非常的喜欢曹植 , 于是便将身家性命压在了曹植身上;司马懿却认为曹丕胸怀大志 , 虽然不受曹操的喜欢 , 但是却能够赢得民心 。
杨修之才 , 实属奇才 , 杨修乃东汉太尉杨彪之子 , 学识渊博 , 能力极强 , 曾在早年间便被举为孝廉 , 并主持“月旦评” , 为四海人士评比 。司马懿之才 , 并不想格外的显露 , 而是为了保全自家性命而已 , 在一次汉臣刺杀曹操的时候 , 杨修与司马懿在“月旦评”上相遇 , 两人的争辩可谓是非常的精彩 , 也被台下的曹操、曹植、曹丕看中 。
之后杨修与司马懿为了帮助各自的父亲“清白”上开始较量 , 此时之后杨修也将司马懿看做自己的眼中钉肉中刺 。果然在救父之事上 , 司马懿赢了杨修 , 于是杨修便赌上身家与司马懿开始“拼杀” , 二人利用曹丕与曹植的世子之争 , 来彼此过招 。
不过多次的过招之中 , 曹植因为喝酒误事 , 驾车闯了“司马门”开始 , 曹操也认为并不能再一味的偏爱曹植 , 开始看重了曹丕 , 想抛去自己的偏爱 , 让曹丕与曹植自己开始争取 , 之后曹丕在司马懿的助力之下 , 赢得了这场世子之争 , 不过明面上是曹丕与曹植之争 , 暗地里其实也是司马懿与杨修之争 , 司马懿笑到了最后 。
但是我们都知道曹操是一个“疑心极重”的人 , 这些聪明的人 , 曹操自己即使是用了也不放心 , 所以在曹操后来也是杀掉了很多认为会威胁自己家族的人物 , 杨修便是其中的一个 。可是曹操为何要将杨修杀死呢?曾经在曹操出征时从曹娥碑附近路过 , 杨修当时也跟随着他 , 曹操看到碑的背面写着“黄绢幼妇 , 外孙齑臼”八个大字 。于是曹操就问杨修:“不知德祖(杨修)是否知道是什么意思吗?”杨修回答说:“知道 。”杨修欲说是 , 曹操却说:“你先不要说出来 , 让我想一想 。”
于是走过了三十里路 , 曹操才说:“我已经想出来了 。”他叫杨修将自己理解的意思写了下来 。杨修写道:“黄绢 , 是有颜色的丝 , 色丝合成一个‘绝’字;然而幼妇 , 则是少女的意思 , 所以少女合成一个‘妙’字;外孙二字 , 是女儿的儿子 , 女子合成一个‘好’字;臼 , 有着承受辛苦的事 。“受辛”两个字合成一个‘辞’(辤)字 。所以这就是‘绝妙好辞’ 。”曹操也把自己的理解写下了 , 结果竟然和杨修的一样 , 于是感叹地说:“我的才力赶不上德祖 , 竟然比我多想了三十里 。
这里大家可能都会认为并没有什么 , 不过此事被钟会知道后 , 他就看出了杨修之才过于显露 , 他告诉父亲钟繇 , “杨修虽然才能出众 , 但是如果是我的话 , 即便是想出了意思 , 我也只会在四十里后说出来” 。可见 , 钟会也知道杨修虽然聪明 , 但是却不懂得在这乱世之中 , 才能虽然可以保命 , 但是同样也会因为才能出众而引来杀身之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