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第四次北伐的背景和起因是什么岳飞第四次北伐简介

岳飞第四次北伐是岳飞发动的最后一次、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抗金北伐,发生于绍兴十年(1140年)六月、闰六月和七月期间 。岳飞率岳家军主力,大败金军统帅完颜兀术(宗弼)的女真军主力于郾城、颍昌等地,并联合北方的抗金义军一道,收复黄河南北大片失地,使完颜兀术被迫逃出开封退回北方 。但因为宋高宗赵构和权相秦桧要签订《绍兴和议》等政治原因,岳飞的第四次北伐终告失败 。
战争背景
南宋与金首和
北宋灭亡后的十年间,金朝及其所扶持的伪齐政权与南宋之间一直处于争战对峙状态 。但金朝自金熙宗完颜亶即位,完颜挞懒(汉名昌)一派掌权后,鉴于南宋军事力量增强,政局趋于稳定,开始转变过去对南宋乞和一味拒绝的做法,出现了允许在苛刻条件下议和的迹象 。南宋绍兴七年十二月(岁次丁巳,1137年;十二月已进入公历1138年),宋高宗赵构自使节处闻知金朝允许议和,愿意归还黄河以南土地与宋,并答应送回被俘后死于北方的宋徽宗的梓宫(灵柩)和宋高宗生母韦太后的消息,大喜过望,立即遣使与金通和 。宋廷中一些大臣对金方宽松的条件生疑,认为其别有所图,被宋高宗以“尽孝”为由驳回 。次年二月,在左相赵鼎和枢密使秦桧的策划下,南宋行都由前线重镇建康府(今江苏南京市)迁至江南的临安府(今浙江杭州市),三月,高宗又升秦桧为右相,这意味着宋廷主和派的一次胜利 。
虽遭到群臣反对,宋高宗还是接见了金使兀林答赞谟(乌陵思谋),随后又召韩世忠、张俊、岳飞三大将来临安商议,除张俊见风使舵,趋附高宗和议外,韩世忠、岳飞对和议一事都表示坚决反对 。岳飞对高宗说: “夷狄不可信,和好不可恃,相臣谋国不臧,恐贻后世讥议 。”高宗不听 。
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金天眷元年)十一月,金朝派出的“江南诏谕使”张通古、萧哲到达临安与宋方谈判 。金人不但公然无视宋国号而称“江南”,不说“议和”而说“诏谕”,更要求宋高宗亲自跪接金熙宗的诏书,这种举动使南宋朝野上下群情激愤,不少朝臣及李纲、张浚等被贬谪在外的大臣纷纷上书,强烈抨击屈辱的对金和议,临安城中许多百姓更自发张贴出“秦相公是细作”等标语 。
宋高宗、秦桧对群臣的抨击,断然采取了高压手段:力反和议的枢密副使王庶被弹劾罢官;上书言事名动当时的胡铨被削职为民,流放广州;连支持议和的左相赵鼎也因不同意金人的划界条款而被罢相,秦桧自此开始独揽相位 。秦桧又在朝中安插孙近、勾龙如渊等党羽,以弹压众议 。
十二月二十七日,双方和议正式达成,主要条款有宋帝向金称臣、每年贡奉银、绢各二十五万两、匹与金,金归还南宋河南、陕西之地及宋徽宗灵柩与韦太后等数项 。宋高宗自称“在谅阴(守丧)中”,由宰相秦桧代行跪接诏书之礼 。
金军毁约南侵
南宋绍兴九年(1139年、金天眷二年)秋,完颜兀术(汉名宗弼)、完颜斡本(汉名宗干)等人发动政变,杀死主和的完颜挞懒等人,兀术进拜都元帅、兼领行台尚书省,成为金朝新的掌权者 。兀术一反挞懒的对宋方针,主张南伐攻宋,得到金熙宗全力支持 。
南宋绍兴十年(1140年、金天眷三年)五月,金熙宗以挞懒擅割河南地为由撕毁和约,降诏元帅府,下令复取河南、陕西之地 。于是,都元帅完颜兀术率十万兵马自黎阳直趋开封(今河南开封市),以聂黎孛堇军和河南的李成为左、右翼,取道开封直下两淮;元帅右监军完颜撒离喝(汉名杲)率西路军,由同州(今陕西大荔县)进攻陕西 。
宋使王伦在绍兴九年三月到东京开封府接收河南之地时,就通过在完颜兀术身边供职的故吏得知金朝内部局势动荡,即上奏宋廷,请求速调张俊、韩世忠、岳飞、吴玠等诸大将军队镇守河南,王伦后来亦因此被金人扣押,不得返宋;此后,陈橐、毛叔度、陈渊、许忻等大臣也向宋高宗进谏,请求加紧战备;韩世忠得知淮扬一带守备空虚,更主张“乘虚袭击” 。宋高宗和秦桧却对这些上奏一概不予采纳,只命东京副留守刘锜率领近两万人马和随军家眷前往开封驻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