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云飞近代史上著名的抗英民族英雄生平经历简介

葛云飞(1789年-1841年10月1日),字鹏起,又字凌召,号雨田,汉族,清代绍兴府山阴县天乐乡(今属杭州市萧山区)人,是中国统率一军、镇守一方的武将,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抗英民族英雄 。
葛云飞出生在下级军官家庭,七岁进私塾,同时习武 。嘉庆十九年(1814)应试,补本学武生 。嘉庆二十四年(1819)考中武举人 。道光三年(1823),中武进士 。历任千总、守备、游击、参将、副将、总兵 。先后在宁波、黄岩、温州、乍浦、瑞安、定海、以及福建烽火门等地水师营任职,镇守东南海疆16年 。官至定海总兵 。清道光二十一年八月十七(1841年10月1日),在著名的“定海保卫战”中壮烈牺牲 。殉国后,谥“壮节”,诰授振威将军,追赠太子少保 。同治十年(1871),加赠提督、建威将军 。
家庭背景
葛云飞是西汉军事家张良后裔,系张良第66代孙 。元朝时,由河北定兴迁居萧山南街,为避“三丁抽戍”之役,张良46世孙张招,将其中一个儿子张素,从岳父改姓葛 。葛素先后由萧山南街迁入临浦西葛、东葛,葛素之子道翁再由东葛迁山头埠 。山头埠葛氏尊张招为始祖,已传28世,葛云飞为20世孙 。
早期经历
葛云飞出生于军人家庭,葛云飞从小种田,后在父亲培育下,读书习武,学得一手良好射技,挽弓发必中,因而认为练武才是有用的”,而不屑读朱熹的朱子章句 。葛云飞16岁时,能开六钧硬弓,31岁时,能用60公斤大刀,挑起一抱粗、两丈长的约重200公斤的栋梁,足见其臂力大得惊人 。年少时曾去杭州西湖游玩,拜祭了岳飞墓 。他对岳飞“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这两句名言,尤其赞赏;而且,还将两汉至明代的十一位著名将领事迹,编成《名将录》,以勉励自己 。三十岁时,中武举人 。道光三年(1823年)成武进士 。道光四年(1824年),葛云飞当上了守备,先后在浙江宁波、黄岩、温州、乍浦、瑞安、定海和福建的烽火门等地水师营任职,因缉捕“海盗”,屡建军功,而后经过五次提拔到了总兵的位置 。道光十八年(1838年)代理定海镇总兵,不久后正式任命 。
长远谋略
【葛云飞近代史上著名的抗英民族英雄生平经历简介】道光十九年(1839年)因父亲逝世,葛云飞便丁忧回籍 。临行之前,他曾上书筹海八十七条,认为广东查禁鸦片,外夷阴险,恐有兵事,波及浙洋,应当事先定谋 。道光二十年(1840年)六月七日,英军侵占定海 。
道光二十年(1840)七月,葛云飞奉谕来镇海主持浙江防务 。当时一个姓哈的浙江巡抚乌尔恭额的卫兵强取百姓财物,葛云飞下令逮捕了他 。乌尔恭额遣人来说情,葛云飞对来人说:“葛某奉大人钧谕统军守边,理当尽心办事,如果对破坏军纪者徇以私情,不唯有负乌大人重托,而且今后难以节制部下 。请转告乌大人见谅!”事后,乌尔恭额对卫兵们说:“葛总兵铁面无私,执法如山,你们要谨慎办事 。”
道光二十年(1840)6月7日,英军派遣四十多艘船舰侵犯和侵占定海,浙江巡抚乌尔恭额与浙江提督祝廷彪商讨守御之计,从中乌尔恭额得知葛云飞“谋略可任”,并以其“曾官定海,熟悉洋岛情形,驰书邀之 。”七月,葛云飞抵镇海,乌尔恭额前来问计,葛云飞对他说:“今日所急,当先守后战”,积极备防,并呈上《灭夷十二策》 。于是,乌尔恭额便委任他主持镇海军事 。葛云飞提出“先言守,后言战”的战略方针,以劲兵扼守招宝、金鸡两山,关内安设巨炮,江岸筑土城,而江心及隘巷,则树木桩、排筏,以阻遏英军来犯 。“三天过后,防守工作做好了,人心定了下来,密上《十二策》,多次施行 。”不久,伊里布奉命出使浙江,葛云飞请准阅兵海上,大振军势 。同年八月,王锡朋从吴淞调赴宁波,任镇海诸军翼长,葛云飞与他曾请求迅速出兵收复定海,但被一意妥协求和的钦差大臣伊里布所拒绝 。伊里布甚至还打算邀请英国全权代表义律来镇海谈判,要求葛云飞也参加,葛云飞断然拒绝 。直到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一月,琦善与义律议订《穿鼻草约》,英军强占香港之后,表示愿意归还定海,伊里布便派人前往与英将胞诅联系 。二月,由葛云飞和寿春镇总兵王锡朋、处州镇总兵郑国鸿,带兵三千人,渡海接收 。接收期间,葛云飞坚持先退城,后释俘,否则施以兵威,逼令英军撤出定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