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教育家中国历史学家朱维铮简介

朱维铮(1936.07.14~2012.03.10),祖籍江苏无锡 。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专门化,留校任教 。朱先生治学严谨、功力深湛,是中国经学史、中国思想文化史、中国学术史、中国史学史、中西文化交流史和中国近代史等多个领域的著名历史学家,在海内外享有很高声誉 。
2006年曾获德国汉堡大学荣誉博士,这是汉堡大学授予中国人的首个荣誉博士,也是自季羡林之后德国高等学府授予中国人的第二个荣誉博士 。
他师承陈守实、周予同先生,继承了复旦优秀的史学传统,治学能力和成果在早年即为学界所瞩目,是1980年代文化史研究的主要倡导者、开拓者和建设者,主持整理、编选和校注多种重要典籍,是促进国际文史学术交流合作的先行者 。2012年3月10日逝世,享年76岁 。
学术生平
朱维铮1936年7月14日出生于江苏无锡 。1955年进入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就读,1960年毕业于中国古代史专业,留校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1988年晋升为教授 。2006年被德国汉堡大学授予荣誉博士称号 。这是汉堡大学授予中国人的首个荣誉博士,也是自季羡林之后德国高等学府授予中国人的第二个荣誉博士 。曾任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学术顾问、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顾问,原中国史学会理事,原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顾问,原上海海峡两岸学术文化交流促进会常务理事,上海市徐光启研究会会长,北美《亚洲评论》顾问等学术兼职 。
朱维铮师承著名学者陈守实、周予同先生,在中国经学史、中国思想文化史、中国史学史、中西文化交流史、中国学术史、中国近代史等多个领域做出突出贡献,被公认为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文化史、思想史、学术史研究的开拓者之一,是促进国际学术交流合作的先行者 。他继承了复旦优秀的史学传统,在海内外享有很高声誉 。
朱维铮早年受学界前辈亲炙 。他留校之初,即担任陈守实教授的助教 。1962年,他在《历史研究》上发表《府兵制度化时期西魏北周社会的特殊矛盾及其解决:兼论府兵的渊源和性质》一文,多受瞩目 。后调任周予同教授的学术助手,协助主编教育部委托的《中国历史文选》,期间博研典籍、贯通古今 。该书作为国内高校文科相关专业的首选教材,沿用数十年、屡经修订,累计发行量达50余万册 。
朱维铮是中国经学史研究的重要传承者 。他承续钱玄同、周予同一脉,无论环境艰难还是喧嚣,都长期坚守在经学史领域,整理了大批经学史研究资料,培养了一批经学史研究人才,成为当今海内外最有成就的经学史家之一 。他整理编辑的《周予同经学史论著选集》,是经学史领域的重要文献 。他先后受邀参与主编《传世藏书》经学与经学史类文献,担任《儒藏》经学史类文献整理的主编,所做工作为后来者指引门径 。他在《儒术独尊的转折过程》、《中国经学与中国文化》等文章和《中国经学史十讲》一书中提出,经学史是中国中世纪的统治学说史,经学演变有明显的“学随术变”特征,经学史与我国边疆历史有复杂而密切的联系 。这些观点继承和发展了周予同的经学史研究思想,别有创见 。
朱维铮被学界认为是国内文化史研究的主要奠基人 。1980年,他和复旦历史系同仁组建了全国首个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室,锐意开拓中国思想文化史领域 。他和庞朴教授合作主持编辑了《中国文化史研究丛书》28种,具有学术里程碑意义 。1986年,又在复旦大学组织召开首届中国文化学术国际讨论会,这是1976年以后首次在国内举办以中国文化为主题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 。上世纪80、90年代,他组织编纂了五辑《中国文化研究集刊》,荟聚时贤佳文,至今嘉惠后学 。他倾三十年之功撰写了《走出中世纪》(1987)、《音调未定的传统》(1995)、《走出中世纪(二集)》(2008)等著作,眼光独到、思想新锐、功力深湛,影响了几代学人 。《走出中世纪》出版不久即被译成英文,在国际学界产生很大反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