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令羞辱的穷小子,被李世民请了4次,当上宰相后直接收拾县令( 二 )


贞观年间,有一次李世民下达诏令,文武百官给朝廷提建议,所有人都要提 。其他的文官什么的都没当回事,不就是提建议吗?很简单 。可是却为难坏了那些武将,尤其是像常何这种大字不识一个的武将 。
像常何这种中郎将,基本上不是战时,生活都还不错,李世民当然也不会强迫他们去学习,所以常何没事的时候去玄武门溜达溜达,有事的时候就去办办事,实在无聊就找点朋友喝喝酒 。
可自从李世民下达了那个诏令后,常何整天的抓耳挠腮,他也想过找人替他写,可是一时间去哪里找呢?眼看明天就要交了,常何急了,急也没有办法,只能加班加点的写,最终歪歪扭扭的写了两个字,还是他的名字常何 。
在常何加班的时候,马周在院中溜达,看到常何屋中还亮着,就敲敲门走了进去 。他问常何在干什么?常何说写建议,并且还把事情的原委说了出来,马周的内心当即就兴奋了,因为这份建议是要拿给李世民看得 。
马周当即拍着胸脯表示:你的事,我帮定了 。当即坐下洋洋洒洒的写了起来 。
第二天早上,马周还在常何家睡觉,而常何带着马周的建议来到了皇宫,让人交给李世民 。本来李世民心中也十分的清楚,这些武将们提不出什么建议,他的目的还是想借此机会让武将们明白知识的重要性 。
李世民打开了常何的建议,上面罗列了二十多条,每条都一针见血指出了当今的弊端,并且下面还有处理的措施,李世民当即看得如痴如醉,以至于看到末尾的署名常何时,竟然还愣了一下 。
很快李世民醒悟了过来,又翻来覆去的看了好几遍,当即下令:传常何觐见 。常何听到李世民叫他,也是一头雾水,毕竟别的官员交上去就没事了,为什么单单要叫他呢?
常何拜见了李世民后,李世民问道:这东西是你写的吗?常何当即跪了下来说道:陛下,我不识字,也不知道上面写了什么,这些是我的宾客马周写的,不过马周可是个忠义之人啊 。
李世民听完了常何的话之后,根本就不搭理常何,直接让身边的人去请常何家中的马周 。常何虽然很无语,但是也只能胆战心惊地在一旁候着,当李世民派出了第一拨人之后,等了会见马周没到,李世民又派遣了第二拨人去请,接着第三拨,最后第四拨 。
李世民每派出一拨人请马周,常何的心都要跳一下 。他跟着李世民这么多年,还从来没有见过李世民为了一个人如此的着急,毕竟当年的李世民是经历过万军厮杀的,现在又当上了皇帝,如此沉稳的一个人如今却这么的不沉稳 。
同时常何又想起了马周,常何忽然发现他对马周一点也不了解,只知道马周很能喝 。在李世民焦急的等待当中,马周出现了,马周拜见了李世民,然后坐下来和李世民交谈,常何想听他们讲了什么?可是常何听不懂,不过最后李世民说的那句话常何听懂了,入职门下 。
门下就是门下省,唐朝的权力中枢机构 。
贞观六年到贞观十八年,马周从直门下省到监察御史,中书舍人,谏议大夫,中书侍郎,中书令,这就是马周的仕途晋升 。从一位不被人知晓的布衣,一名被县令羞辱的穷小子,最终当上了大唐王朝的宰相 。
岑文本曾经这样评价马周:马周谈论事情很多,都引经据典,推敲古今,他写出的文章,一字不可加,一字不可减 。
这就是马周的本事,除此之外,马周多次给李世民提意见,其中大事情包括废除世袭、祭祀太庙、严明赏罚、倡行节俭、与民休息、约束藩王等等 。
除了这些大事情,在小事情上也能够体现马周的智慧,其中马周给李世民提过这样的一个建议,靠右行走 。经过了上千年的历史更迭,这个建议现如今被我们每一个人遵守 。